极地微生物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代谢产物研究

来源 :山东轻工业学院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miss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地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及环境特征,造就了极地微生物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使其在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极地微生物筛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菌株和活性代谢物,可成为植物病害防治潜在的新途径。本研究将为极地微生物及其活性产物在生态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本论文以实验室保存的极地微生物为对象,筛选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对筛选获得菌株Pseudomonas sp. P4-11发酵条件优化、毒理学试验、大棚内防效试验以及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性质、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抑菌机理等进行了研究。以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扩散法对实验室保存的730株南极细菌进行了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共获得了12株具有抑菌活性强且活性稳定的菌株。16S rRNA种属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表明,7株活性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2株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2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株属于伦黑墨氏菌属(Rheinheimera)。抑菌谱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活性菌株的抑菌谱有所不同,12株活性菌株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opsic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均没有抑制作用;除菌株Pseudoalteromonas sp. 1-Z11、Pseudoalteromonas sp. 1-Z18、Pseudoalteromonas sp. 4-Z11、Psychrobacter sp. 4-Z18、Pseudoalteromonas sp. IS-010-07-1、Pseudoalteromonas sp. P3-11-10-1和Pseudoalteromonas sp. Z18-3外,其余5株菌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均有抑制作用。菌株Pseudomonas sp. P4-11的抑菌效果均要优于其他菌株,作为下一步研究菌株。响应面法优化菌株Pseudomonas sp. P4-11抑菌活性的发酵条件的结果表明,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麸皮0.9134%,酵母粉0.6485%,盐度1.25‰,培养温度13℃,初始pH值8.75,装液量为80 mL/250 mL,接种量为1%。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培养120 h,测得的抑菌圈直径为31.50 mm,比优化前(27.25 mm)提高了15.60 %。菌株Pseudomonas sp. P4-11的发酵液毒理学试验的结果表明,大鼠急性经皮、急性经口毒性等级为低毒,对孔雀鱼未见异常。大棚内盆栽防效试验表明,Pseudomonas sp. P4-11发酵液的1:1稀释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68.26%,1:2稀释液的防治效果为66.57%,均高于1%武夷菌素水剂500倍稀释液63.71%的防效。菌株Pseudomonas sp. P4-11活性物质的稳定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抑菌活性对保存时间(0-8周)、温度(30℃-60℃)、pH(6.0-11.0)值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一类中等极性的物质。通过抑菌活性追踪检测,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株Pseudomonas sp. P4-11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获得3个纯度较高且具明显抑菌效果的化合物(T2-20-7-11-5、T2-20-7-11-6、T2-20-7-11-7)。利用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化合物T2-20-7-11-5和T2-20-7-11-7均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扫描电镜观察化合物T2-20-7-11-5对尖刀镰孢菌孢子超微结构变化影响的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可使尖刀镰孢菌孢子的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孢子外层小泡消失,有些孢子表面局部凹陷,孢子间粘连在一起,细胞壁严重畸形膨大、破裂,内容物外溢等,甚至有些菌丝体表面也发生严重畸形膨大。
其他文献
甲烷经合成气间接转化是甲烷化学利用的主要途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以温室气体CH4和CO2为原料,制备较低H2/CO比的合成气,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Ni基催化剂在甲烷二氧
  采用超声和微波辐射的方法制备了负载于γ-Al2O3上的碱性催化剂,并用SEM和EDS进行了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前后载体表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50oC,5MPa氮气初压,4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