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菌科捕食线虫真菌分类及捕食器官系统演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食线虫真菌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圆盘菌科捕食线虫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的天敌,在自然界中对植物寄生线虫的群体起着十分重要的自然调控作用。对该类群的分类学研究尤其是捕食器官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是其它各方面研究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收集、核(鉴)定了捕食真菌36个种(包括3个属62个菌株)和非捕食性真菌4个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2个新变种。本论文首次将三个蛋白质基因序列信息(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β-微管蛋白Bt,翻译延伸因子EF1-α)引入到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将形态学特征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相结合,对圆盘菌科捕食线虫真菌的属级分类及捕食器官的系统演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结合了蛋白质基因序列信息后,捕食器官的类型仍是圆盘菌科捕食线虫真菌进行聚类的主要标准,但Gainsylella属表现出同Dactylellina属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且许多具有中间过渡性状特征的种无法给予明确的归类,因而将Gainsylella属作为Dactylellina属的异名。本论文将圆盘菌科无性型捕食线虫真菌划分为三个属,即具有收缩环的Drechslerella属,具有黏性菌网的Arthrobotrys属,具有各类黏球及黏性分枝的Dactylellina属。   由于捕食器官是圆盘菌科捕食线虫真菌进行生存繁衍最为重要的功能结构,因而它们的演变同捕食线虫真菌的系统演化密切相关。通过多基因分析表明捕食线虫真菌最先起源于非捕食性的圆盘菌,在生存环境条件的胁迫下产生最为原始的捕食线虫真菌。非黏性捕食器官最先从原始捕食器官分化出来,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获得了收缩机制最终成为现在的收缩环,而其余则以黏性附着为捕捉机制形成各类黏性捕食器官。在黏性捕食器官中,黏性菌网具有较为原始的性状特征,最先从原始的黏性捕食器官分化出来,通过空间结构的发展形成三维黏性菌网。当黏性物质发生集中,分化出具有捕食寄生功能的黏性细胞。该黏性细胞的最初演化是简单堆积,进而产生黏性分枝。当黏性细胞发育出非黏性的柄时,更有利于对猎物的捕捉和寄生,因而出现了有柄黏球,而柄的演化是长度不断加长。黏性串球的环化衍生出非收缩环,并成为伴生有柄黏球的另一类捕食器官。
其他文献
节能是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火力燃煤发电机组急需解决降低厂用电率和降低供电煤耗迫的问题。火电厂既是能源转换和供应中心,也是资源及电力消耗大户。火电厂为适应电力市场竞争需求和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机组能耗,本文结合电厂目前运行实际情况针对降低热电厂厂用电率的几种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电机调速应用的相关问题;在分析对比
高压直流输电单极大地回路运行和地球磁暴条件下邻近的交流电网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及相关电磁设备将会受到直流干扰,同时大量的非线性元件运行时均可能产生直流分量,从而在交流电网中形成交直流混杂的特殊环境,造成变压器等电磁设备直流偏磁,变压器直流偏磁所引起的异常和保护问题严重威胁了电网及其主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交直流混杂环境下基于关键参数辨识的变压器直流偏磁保护策略
学位
受限于当前的育种技术,各地农作物主栽品种的更新换代只能采用革命式的取代方式,仅仅由于少数基因位点的缺陷而遗弃优良的主栽品种,不仅让育种家多年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而且使育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而环境的日益恶化,也使得人们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电力,是现代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而传统发电方式,例如火电等,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环境气体,因此以新能源发电为核心的微电网系统被提出并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应用。但是,由于微电网技术目前还不是十分完善,例如清洁能源发电的一些问题没有被完全解决,包括如何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包含清洁能源的微电网运
学位
大量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践表明,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即项目课程改革。立足于高职示范校的建设平台,基于系统的专业项目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学校必须实行相应的目标管理。不仅对学校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还应该把先进的理念转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大幅增加,部分地区由于配电网建设跟不上用电负荷水平的增长而出现拉闸限电、故障频发等现象。与此同时,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电网调度人员还是用户都迫切希望能够对配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量化分析,以提高调度员决策的精确性和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基于成功概率方法对配电网的风险进行评估,以辽宁丹东电网为实例,通过系系统平均停电频率(SAIFI)、系系统平均停
在充分考虑输电网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时序蒙特卡洛法模拟系统状态,以下次事件推进原则模拟时钟;考虑了系统单双重故障,并采用直流潮流法计算系统故障状态的潮流;为了减少用户的不必要的停电损失,获得更高的可靠性,用最优负荷削减模型调整发电机出力和削减负荷,并采用几个典型的可靠性指标衡量可靠性程度。为了便于分析计算,对输电线路、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停运率及修复率进行等效处理;对负荷特性的考虑及处理,在保
本实验利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研究腺苷对大鼠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钾离子通道的作用、探讨腺苷对钾通道活性调节的信号转导机制,进一步揭示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的机理。结果表明
在电磁计算中,基于网格剖分和局部近似技术的网格方法通常面临场域剖分困境以及计算精度与计算量间的矛盾,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法已在数据插值及微分方程求解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形成一类配点型无网格法。考虑到工程电磁场问题的复杂性及多样性,RBF无网格法在电磁计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尚未达到系统与完善的地步,因此,论文将对边值问题求解的径向基函数方法及其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