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关系与蓉子诗歌的意境建构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7924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台湾现代诗坛上,蓉子作为台湾“祖母辈的明星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几乎与台湾现代诗歌同时起步,并在近四十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产生了较长的影响力。在蓉子的诗歌世界里,不仅传达出中国诗歌艺术的“诗情画意”,而且展现中国新诗绘画美的特质。诗如画,在蓉子的诗歌中得到了臻于完美的体现。文章将从两个方面来阐释蓉子诗歌所展示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还深入挖掘蓉子诗歌的意境建构方式。首先,从诗画关系的角度来透视蓉子诗歌具有的“诗情画意”。诗画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效果,但在中国自古以来两者之间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律”等的提出,就是中国特有的诗画关系论述。文章先对诗画关系作简要概述,指出诗画关系在审美的互通与融合上确有相通之处。接下来对蓉子诗歌具有的“画面感”和“绘画美”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蓉子诗歌中的画面感,一方面体现在她善于运用直觉和想象来巧妙构思,将人物无形的情思或生活感触放置于鲜活可感的场景中加以生动地呈现。同时,诗作中还运用虚实互补的技巧体现诗文的言外之意,并常有与诗人诗思流动密切相关的“诗眼”贯穿全诗,使作品的美感浑然一体,从中可见诗人对诗歌画面感的出色把握;蓉子诗歌中的画面感,还通过鲜明的艺术对比得以展现,带给读者从视觉到心理多层面的审美冲击。另一方面,在展示“绘画美”的风格上,蓉子利用绘画的技巧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运用廓线,色彩渲染情感以及时空意识的相互转换的表现方式来解读蓉子诗歌中蕴含的意义,把具体的感性形象借视觉联想传达出“画藏诗中”的韵味。其次,从诗画的视角探讨蓉子诗歌的意境建构。诗与画在审美追求上的一致,是诗画得以融合的基础原因。而诗歌中的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包括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这样才能使诗歌的意境在欣赏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和感情上的共鸣。由此,诗与画在审美对象与创作主体之间有了同构意识;在审美标准与生命主体之间产生同构。同构性是缘于艺术规律的相通,达到“双重审美”的效果。蓉子通过对意象的独特选抒及将绘画的美感融入诗歌创作中,促使诗人将宇宙本体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形象化,诉诸读者以鲜明的视觉联想,无疑有利于诗歌艺术效果的开掘。两者的相通相融,使得我们可以用诗境所表达出的想象去绘出心中万千风景以致达到物我契合的生命状态,并以这种生命状态完成对作品的审美理解。通过“因心造境”的创作主旨来呈现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及丰盈的人生观,呈现出大地母性的关爱和绵绵不绝的乡愁情。另外,真与美构成蓉子诗歌意境的内质,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抒写对生命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对蓉子诗歌“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分析,挖掘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可以强化读者的心灵感受,找到共鸣点,从而使读者和诗人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对意境建构及方式的阐述,可以从内容到形式上更深入的加强对蓉子诗歌的理解。与此同时,笔者也期望从蓉子的诗歌创作中获得一定的诗学启示。
其他文献
作为统计工作的基础,基层统计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有了更多的任务,同时迎来了新的机遇。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能够顺利建设新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创
《说说唱唱》从创刊到终刊共出63期,是一套完整的期刊,通过对它的整体考察,显然能够辨析建国初期,通俗化改造工作在赵树理和老舍分别任主编时的差别。全文总共分为三章,第一
在化石能源即将枯竭的背景下,能源的有效利用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人类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热能大部分以扩散形式被浪费掉。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材料,
扶贫开发效益评价的数学模型四川师范学院张焱反贫困斗争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求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中国所面临的最尖锐的挑战1党和政府十分
在移动互联背景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对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革命。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完美结合,让手机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表现出很强的新闻传播特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一种以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性管理为目的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有效教学侧重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于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提高高中数学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联系投资者与企业的纽带。通过制定和采用合理的股利政策,除了给予投资者一定的投资回报以外,企业经营者还向市场传递某些
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族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文化,并以其独特的绚烂和博大吸引着当今世界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很多国家和地方还设立了专门的藏学研究机构。这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