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进入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期,各区域间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差异大、产业基础弱、集聚水平低等制约了文旅融合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发挥,无法满足大众旅游消费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旅游需要。因此,聚焦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议题,系统测度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分析其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形成机理和内在逻辑,揭示其制约因素及提升路径,对提高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效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我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耦合、路径依赖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等理论,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产业基础、人力资本和产业效应三个维度系统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TOPSIS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进行了描述和刻画,从全局空间效应和局部空间效应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进而选取科技创新、消费需求、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四个角度对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围绕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能提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高度不平衡不充分阶段,极化效应表现为前期明显、中期减小、后期增大的趋势。(2)东部地区由于科技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水平高、文旅人才基础好,形成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优质文旅融合产品,集中有利资源充分发挥空间效应与周边省份协同发展,由此表现为文旅融合态势强劲,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并进,区域优势凸显。(3)中、西部地区日愈显现的后发优势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科技创新与消费需求的显著提高及优势区域的资本、人才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部分省份发挥带头作用,为中西部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在空间格局上显示出文旅融合优势区域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4)东北地区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配置效率低下,文旅融合路径和发展模式单一,尚未能形成“先导-模仿”的带动效应,导致与其他区域差距逐渐拉大。(5)未来我国文旅融合发展应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通过高水平科技创新、高标准文旅产品、高效率发展环境、高质量人才引培等措施,推进各区域间的空间联动与协同,实现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如何调控酯交换反应程度是改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关键。文中采用酯交换抑制剂焦磷酸二氢二钠(DPPH)和多层挤出加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层结构的PC/PBT-DPPH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多层结构和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对PC/PBT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C/PBT-DPPH共混物,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从3.6 kJ/m2增加到
期刊
我国自2004年开始规划高速铁路网的建设,2008年建成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内地第一条高速铁路。依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政策,国内将陆续建成连接主要城市群,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的高速铁路网。虽然我国目前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的时间只有十多年,但高速铁路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己经开始显现。根据国内外在高速铁路方面的相关研究来看,高速铁路的建设开通能够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并对沿线地
学位
安塞姆·基弗被视为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而著称,这种深邃的思想性不仅体现在他对德国纳粹战争历史的反思上,更体现在他试图通过艺术来探索世界的本源及存在的本真性状态。本源意识产生于基弗童年时期对于“虚空的空间”的原初生命经验,在本源意识的推动下基弗选择将艺术创作作为自己探寻世界本源的途径。对本源的探索使基弗一方面从非本真状态中警醒,另一方面也使基弗能够以整体性的思维规
学位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而食物系统被认为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显著的。水足迹正是通过将消费与水资源联系起来,为水危机管理提供了新视角。中国农村尚有5亿多人口,其食物消费情况在过去十几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定量测算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水足迹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是分析居民食物消费活动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基础,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农村居民食物消费
学位
稻米作为主食,是世界上人口使用率最高的粮食作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金属镉对耕地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而重金属镉又易在水稻中富集,从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本研究从农田安全生产实际出发,以中轻度污染土壤为条件,采用室内土培和大田联合的试验方法,选择五种低吸收品种水稻在当地进行试种,用土培试验探究低吸收品种水稻吸收镉的差异和重金属镉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分布特征,并用大田试验
学位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在转型是一个重大现实,对区域种植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种植结构“非粮化”抑或“趋粮化”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五省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9年贵州大学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调查数据(CKRS),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及农户种植行为进行现实刻画,利用Log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结合贵州省六枝特区郎岱镇案例分析,探究该区域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种植结构的
学位
从哲学维度来看,绿色发展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必然”“应然”和“实然”的辩证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从内容与意义上看,绿色发展理念源于经验升华、理性凝结、历史淬炼,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现实基本国情所提出的前瞻性理念,是党的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内涵极其丰富的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绿色发展理念深厚的历史逻辑体现在人类文明演
学位
农为国本,地为农基。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发生深刻转型,农地流转对象、流转合约和流转租金都发生重要改变,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率的分化。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对推进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贵州大学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调查数据(CKRS),通过建立Tobit、PSM等模型,从流转对象、流转租金、流转合约三个角度考察了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生产率的
学位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各地区开始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的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慢慢转化为绿色高质量的发展模式。生态效率兼顾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综合评价区域内生产活动的重要方法。长三角城市群虽然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加、要素配置不合理等。因此,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实现该区
学位
西南地区既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富集区,又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在此环境下,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尖锐,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存在生产效率低、污染排放大等问题,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为西南地区经济转型指明了出路。通过对西南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构建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