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和迁移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用有机肥已成为维持水稻持续高产、提高土壤肥力、推动化肥减量的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但是,在生产中以满足作物所需氮量确定的有机肥施用量,常常导致源于有机肥的磷素施用量远远超过作物需磷量,而造成土壤磷素的大量累积,进而增加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虽然关于有机肥对土壤磷素迁移转化、淋失风险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但是关于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背景下稻田土壤磷素累积迁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尚不完全清楚,而且以往研究大多采用模拟试验方法为主,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原位观测方法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因此,本文以野外中宇宙试验装置为基础,研究了基于水稻需氮量的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和迁移特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有机肥全量替代化学氮肥(MAC)显著增加了稻田0-20cm土层中磷素积累和磷素有效性,其总磷含量、Olsen-P、Easily-available P组分含量比对照处理(CK)分别提高约14%、24%和20%,比单施化肥处理(CF)分别提高约10%、17%和28%。有机肥半量替代化学氮肥(MHC)以及MAC处理均显著增加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在稻田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水稻生育前期和后期土壤渗滤液中P和Ca、Fe、Cu和Co等金属元素与DOC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能增加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和有效磷含量,而且增强了DOC介导的P和金属元素在稻田土壤剖面中的共迁移,从而加剧稻田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
  (2)有机肥全量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显著增加稻田0-20cm土层微生物丰度,引起土壤微生物生态位明显分化,但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不同深度土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酸杆菌纲、Gamma-变形菌纲、索利氏菌纲等在表层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深层土壤,且和土壤pH显著负相关、与土壤TC和Olsen-P含量显著正相关,而Delta-变形菌纲、梭菌纲和放线菌纲的相对丰度则随着土壤深度而显著增加,与土壤TC和Olsen-P含量显著负相关。网络分析表明,与0-20cm土层相比,更深层土壤中相对有限的资源和更为相似的生态位加强了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关系。RDA分析表明,土壤pH、DOC、Olsen-P和TC:TP是驱动土壤剖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异质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可见,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后土壤磷、碳等元素的淋溶将可能进一步驱动深层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
  (3)较长期的有机肥全量替代化学氮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田0-20cm和20-40cm土层磷素累积,且20-40cm土层磷素的累积更为显著。在0-20cm土层中,MAC处理的土壤总磷和Olsen-P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15.7%和12.8%,较CF处理分别提高7.9%和4.9%;在20-40cm土层中,MAC处理的总磷和Olsen-P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17.3%和43.0%,较CF处理分别提高18.6%和32.3%。共发生网络分析表明,土壤活性微生物与有效态磷的相关性更为显著,与磷素含量显著相关的微生物(DRP OTUs)和随着磷素施入量增加而显著富集的微生物(Inducted OTUs)在共发生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且该现象在20-40cm土层中更明显,暗示着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驱动0-20cm和20-40cm土层微生物群落均向与土壤磷素周转相关的方向演替,且对20-40cm土层微生物的影响更大。有机肥全量替代化学氮肥不仅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无机解磷菌丰度,而且显著提高了20-40cm土层无机解磷菌和铁还原菌丰度。上述结果表明,基于水稻需氮量的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不仅能提高磷素在稻田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和累积,而且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朝着与磷素周转相关的方向演替,促进土壤磷素活化,从而加剧稻田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这可为有机肥合理施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穆旦是我国著名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尤其在诗歌翻译领域成就卓著。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因特殊的历史和个人原因,穆旦不得不暂停了诗歌创作,转而走上了翻译的道路。诗人对语言和韵律的敏感性,优秀的外语能力以及其对翻译工作的专心和投入,使他的翻译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翻译在尊重原文的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创造,许多学者在研究中也将他的翻译视为其创作的一部分。  因诗歌创作和翻译工
学位
砂泥岩互层岩体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该区域夏季气温较高且降水量较多,由此导致的干湿循环作用将加剧岩体的风化程度,从而导致岩体力学性质的劣化,最终导致岩体稳定性变差。本文以砂泥岩互层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天然状态和干湿循环后的砂岩、泥岩及砂泥岩互层标准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PFC数值模拟软件对砂泥岩互层岩体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岩层
隧道在经过岩溶地区时,施工阶段便会进行相应的岩溶处理,但是不免存在处理不完全或者没处理的隐伏溶洞,这将会对营运期隧道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隐伏溶洞会使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性发生改变,致使衬砌结构长期处于受力不利状态,进而出现裂缝,最终导致隧道失稳破坏,威胁其运营安全,是目前营运期较为严重的病害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存在隐伏溶洞的隧道模型,并将溶洞大小(R)、与隧道净距(S)以及不同方位角(溶洞位于
学位
合成生物学中的人工分子电路是一个经过精密设计并且可编程的工具箱。Toehold介导的链置换反应是构建分子电路的常用手段,其具定点介导链置换、电路设计可预测、体系中无酶应用条件广泛等特点,但是这种反应速度较慢且易产生信号泄露。生命利用核酸酶来执行各种基本的分子网络。受此启发,我们利用位点特异性和序列无关的核酸酶的新特性来设计高性能的DNA电路。  我们发现了APE1催化反应的动力学高度依赖于底物的稳
学位
农林保水剂是利用具有强吸水性的高分子水凝胶制成的一种超高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在目前农林生产领域应用广泛,前景良好。本研究采取正交实验设计法和响应面实验设计法,采取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单体反应物,选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反应过程中的交联剂,利用溶液体系聚合的方式,反应生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树脂,其最大特点便是吸水性超强。在聚合反应前分别加入活性物质对水凝胶进行改性实验,设置各
目前传统的生物柴油生产方法有物理混合法、化学法、超临界法、生物法。物理混合法制备的生物柴油性质较差,难以使用;使用强酸、强碱的化学法生产会产生大量污水,腐蚀仪器;超临界法设备、生产成本高。因此,使用生物制剂绿色、低成本生产生物柴油是未来的主要手段。  地沟油是我国主要的餐厨垃圾,影响人民的食品安全,因此使用地沟油作为原料绿色生产生物柴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方案。针对传统方法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成本高、有
学位
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降低CO2浓度亟不可待。DHA是最简单的酮糖,可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等行业。本研究采用了多酶法(FateDH、FaldDH、FLS)的生物固碳法来催化CO2合成DHA,并采用优化培养条件和理性设计来高效表达FLS,提高其酶活。还构建光催化多酶固碳仿生系统,实现了多酶和辅酶的重复使用,延长了多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酶催化效率。  (1)构建了pET-29b(+)
面对日益增长的太空垃圾问题,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空间碎片主动清理技术。空间充气展开绳网捕获系统是依靠充气梁展开绳网进行目标捕获的主动清理系统,具有捕获结构稳固、适应能力强、捕获范围大、可灵活机动等优势,因而具有比传统飞网系统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因此,本文以空间充气展开绳网捕获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设计和动力学建模,并着重对系统机动包裹、捕获收口和捕获稳定关键任务阶段的动力
复合凝聚反应是由于物质之间静电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分子聚集现象,基于此反应生成的微胶囊具有载量高,可控释放和耐高温等特点,多糖-蛋白复合凝聚微胶囊成为食品应用领域内研究的一个热点。海藻酸钠(SA)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较好的凝胶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作为缓释性风味微胶囊较好的壁材原材料。而大豆蛋白具有价格便宜,营养价值高和可替代动物蛋白等特点,但由于其溶解性和乳化性相对较差,因而其工业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姜黄素(curcumin,CCM)具有抗氧化、抗炎、防癌抗癌、神经保护、修复和保护肝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姜黄素的溶解度低、渗透系数小、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如肠道)易发生化学降解,导致其生物利用率极低。本课题首先对植物糖原(PG)进行疏水改性制备了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植物糖原(Phytoglycogen Octenyl Succinate,PGOS);以PGOS为载体负载CCM,以提高CCM的表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