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与乡土社会——灵渠古镇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部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旅游民族志,讲述了联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在其所在地开展的遗产旅游历程以及当地乡土社会所进行的社会空间实践。全文的一个主题是讲述“在灵渠”的“故事”,通过当地以遗产为资源开发旅游,展现在灵渠旅游场域中东道主、游客、旅游组织和政府等各个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互动过程,并分析了在本土实践过程中展现的相关权力;另一主题解释了旅游作为一种权力行为,其所进行的社会空间实践为灵渠本地人创造了新的经济资源,并且不断影响着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惯习。最后,对在全球化背景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权力和新业缘关系所引起的乡土社会的新特征进行了论证和诠释。  本论文的基本框架分为八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导论里,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接着从人类学的视野下对遗产、旅游与社会这三者进行了理论的回顾和分析,形成了本文的研究视角。本章还对空间、实践、权力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旅游人类学的相关文献的脉络做了梳理。  第一章,走近灵渠。作为旅游人类学范畴内的研究,主要是解释了本文的田野调查方法论及其他一些田野调查方法。通过讲述笔者进入灵渠田野的过程,并对田野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  第二章,灵渠的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系统地梳理了灵渠历史变迁的过程和状况,并对兴安当地人关于灵渠的记忆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兴安人在灵渠的现代生活作了人类学的民族志记录。通过这一些材料,对作为旅游资源的灵渠地方文化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  第三章,遗产的分类与遗产旅游。运用人类学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对灵渠的遗产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二分为“国家遗产”和“乡土遗产”。接着对利用这二者遗产资源所开展遗产旅游的历程进行描述。  第四章,前台与后台。本章一开头通过实际的田野调查案例对灵渠遗产旅游的空间实践作了描述,灵渠的旅游空间实践所展示的正是舞台真实中的前台和后台。基于此,本章还对灵渠旅游空间实践中东道主和游客的旅游感知作了调查问卷分析。  第五章,旅游场域中的关系网络。以南陡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旅游场域中东道主与游客、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重点讲述了灵渠乡土社会内部中的关系网络是处于“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之间的一种状态。  第六章,“像外人一样生活在土地上”。主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记录了灵渠遗产经营权转卖的过程,以及当地居民在权力影响下的状况。重点分析了在灵渠乡土社会中资源和权力的博弈,以及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权力问题。  本文的最后一章结论,归纳了全文各章节的核心思路,总结出了“多面灵渠”的乡土社会特征,并就此进行了延伸的讨论。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与广大农村迈进一个新阶段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是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农”问题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进教育改革,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同济大学 )序  号博士生导师毕 业 论 文 名 称DTJU0 1— 880 0张其林沈祖炎薄壁构件整体稳定相互作用问题的有限元分析DTJU0 2— 880 0邓
量刑建议制度源于域外,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量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期待:不仅要求定罪
该文详细分析了单个矩形构成的复杂图形 (简称多矩形图形 )的数据处理问题 ,在讨论中采用了向量正交原理建立平差模型 ,计算简单 ,规律性较强。此外 ,给出了闭合差限差计算公式 ,通过对公式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和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是反映一座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评价系统。大力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提升市民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