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祠堂文化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nor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祠堂的林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社会现象,是中原汉文化观念见之于具体建筑物象的有形反映。慎终追远、抱本返始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人性思想和人文精神之一,是孔子所认为的温柔敦厚情感来源。追思生命的最初源头是客家文化的传统命题,客家祠堂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这种精神价值。客家族群通过祠堂的内在文化机制维系着本族群的生存发展。客家祠堂是一种中原文明的文化观念构造,是迁徙异地的中原汉民族保持原有文化传统并同时具有迁徙特点的文化符号表征系统,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态之一,其强大凝聚力和巨大包容力正是基于汉文化属性规则之上,是中原汉文化话语权的表达。祠堂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意识控制方式,将伦理观念和生活民俗高度融合了起来,建造祠堂和创建祠堂文化的人们,生活在其中就会秩序井然,地位分明,增强祈求美好未来的自信心与活力。如此这般,文化行为和建筑空间两者的关系在祠堂中得到了巧妙处理,散发出浓厚的传统道德伦理文化意味。客家祠堂文化具有汉民族的深层特性,体现了中原汉文化严格的内部结构系统与有效灵活的自我改善机制,是中原汉文化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时间上的发展形态之一。祠堂文化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是宗族制度与民俗文化的结合。国家意识形态通过祠堂文化的手段得以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并由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牵引而形成话语结构和空间秩序。因此,客家祠堂文化的传承发展,必然是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一致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在公民社会环境中实现文化自省自觉乃至自强,唯有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客家族群地域文化才得以更大的推动和发展,客家文化才能获得文化意义上的民间自治,从而完成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融合而成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又一次文化蜕变。客家祠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中华文明的反省与自我调整,这既是文化变迁的发展规律,又是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需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关键时期,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推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教育工作者获取信息、拓宽教学视野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更成为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切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
文化影响着教育,教育对文化发挥着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为了能够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两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正确
1.《光电光谱分析》,周开亿主编,4册,16开,1236页,《光谱实验室》编辑部增刊,每套110元。2.《数理统计在化学、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纳利莫夫著,余生等译,《光谱实验室》编辑
<正>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四个校区,占地2047亩,校舍
会议
摘 要:中国的民俗文化与信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民俗信仰主要是神鬼,这种信仰源始于远古,先人对自然力量的无法抗拒与无法解释,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恐惧,使人们相信有另外一群生命控制着他们,由此便产生神灵观念。关于民间神像形象的产生和演变,民俗信仰是这个过程里贯穿始终的主线,神灵崇拜是民俗信仰的核心内容,神灵崇拜的物化形式也就是民间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互联网展开,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呈现网络化、信息化。在消费领域也是如此,由于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这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