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痴呆症患者数逐年增加。国内外对痴呆症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中晚期痴呆症的治疗效果不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痴呆的前期症状,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精神行为症状出现等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MCI与种族、民族类别等有一定关系。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云南昭通地区是彝族的主要发祥地和祖源地。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汉族形成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同时,两种文化不断相互渗透交融。 目的:国内MCI研究多以汉族老年人为主,且较少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等方面多维度进行探讨。本研究从以上三个方面了解并比较彝族、汉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和多阶段随机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符合抽样标准的742名彝族老年人,649名汉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筛查出MCI患者。进一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简明版神经精神问卷(NPI-Q)对131名彝族老年MCI患者,125名汉族老年MCI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彝族老年人MCI患病率为17.65%,汉族老年人MCI患病率为19.26%,汉族患病率略高于彝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彝族、汉族老年人MCI患病率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方式、职业、月收入、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等条目的分布上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彝族患病率在说彝语、写彝文、居住环境分布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彝族老年MCI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占23.66%,存在不同程度障碍的占53.44%,明显障碍的占22.90%;汉族老年MCI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的占24.00%,存在不同程度障碍的占50.40%,明显障碍的占2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彝、汉老年MCI患者能够自行完成洗澡、行走、梳头刷牙等、穿衣、定时上厕所、吃饭等6项基本性日常活动,以及吃药、购物、做家务、处理自己钱物、洗衣等5项工具性日常活动,仅有不到50%的患者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打电话、使用公共车辆、做饭菜三项活动。彝族、汉族老年MC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基本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吃饭、定时上厕所2项上,两者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彝族老年MCI患者至少出现一项精神行为症状的占49.62%,汉族老年占51.20%,汉族发生率略高于彝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彝、汉老年MCI患者均出现抑郁、焦虑、情感淡漠、欣快、食欲异常、夜间行为及异常的运动行为,其中情感淡漠、抑郁、焦虑三项为出现频率最多的症状。彝、汉老年M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条目得分比较,两者在情感淡漠/漠不关心、抑郁/心境恶劣2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日常生活能力、说彝语、文化程度、文娱活动对彝族老年MCI患者认知能力有影响;年龄、日常生活能力、文化程度、睡眠情况对汉族老年MCI患者认知能力有影响。 结论:彝、汉老年人MCI患病率、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程度、精神行为症状发生率较高。彝、汉老年人MCI的共同影响因素是年龄、日常生活能力、文化程度,而彝族老年人MCI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说彝语、文娱活动,汉族的还包括睡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