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时低白蛋白血症在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ush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化疗方案及支持治疗已有了极大的提高,但AML患者的总生存率仍较低。许多因素都与AML的治疗效果有关。几十年来,对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改进AML的风险评估。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外,已确定对于临床结局有预测作用的因素还包括临床因素(如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并存的合并症和先前的血液病史)。当前,AML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便是跟据年龄和危险分层。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不同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预后的关系已有多篇相关报道,近年来,严重的低白蛋白血症和髓系肿瘤性疾病的关系已受到极大重视。
  目的:1.探讨初诊时白蛋白水平和AML(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患者最终预后结局的关系;2.探讨在按照不同年龄分层、危险分层、初次化疗后缓解状况分层、是否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层后,初诊时白蛋白和AML患者预后的关系;3.分析低白蛋白组和正常白蛋白组AML患者的死亡原因组成。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诊断的年龄14岁及以上的AML(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初次诊断后接受常规“3+7”IA诱导化疗方案。本研究收集了以下临床数据: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外周血以及骨髓的原始细胞百分比,FAB分型,初诊时的细胞遗传学表型,首次化疗后是否达到完全缓解,是否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髓系原始细胞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特征,参考FAB和2016年WHO诊断标准,做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及分类。所有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所有测试均为双侧检验。除了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采用Bonferroni校正后的p值,其余所有统计结果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3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原发性AML患者。初诊时中位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58g/dL,104例(42.8%)患者表现为血清白蛋白低(≤3.5g/dL),139例(57.2%)为正常(>3.5g/dL)。24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0月(范围:0.2-99.5月),估计的5年总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28%(95%可信区间[CI]:25-31%)和22%(95%CI:18-25%)。低蛋白血症患者的OS和LFS明显较差:估计2年总生存率为19%(95%CI:15-23%),估计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10%(95%CI:7-13%)。相比之下,正常白蛋白血症患者显示出更佳的OS和LFS:估计2年总生存率为57%(95%CI:53-61%),估计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6%(95%CI:42-50%)。通过Kaplan-Meier分析,在低白蛋白组和正常白蛋白组之间,OS(p<0.001)和LFS(p<0.001)皆可观察到显著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更佳的总体生存(HR=0.375,P<0.001)及无白血病生存(HR=0.411,P<0.001)有显著相关性。根据分层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在年龄<60岁,未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血清白蛋白仍可作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年龄<60岁、细胞遗传学预后良好和中等组、未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血清白蛋白仍可作为LFS的独立预后因素。除此之外,低白蛋白组患者由于早期诱导化疗相关的毒性(p=0.018)而呈现出更多的早期死亡;而正常白蛋白组的患者呈现出更多维持治疗期间的晚期死亡(p=0.002)。
  结论:本研究显示,初诊时血清白蛋白水平≤3.5g/dL的患者具有显著的更多的复发和死亡,尤其是由于诱导相关的毒性作用和对化疗缺乏治疗反应导致的早期死亡。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清白蛋白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廉价并且客观的因素来评估患者预后,并且早期对血清白蛋白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的选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