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考察与语用分析--以大学生课堂维汉语码转换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79085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在第二语言课堂中的使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反对的观点:目标语应该是第二语言课堂唯一的教学语言,使用第一语言会占用和剥夺学生听取和处理目标语言的机会,这一观点在不少教学法思想中也有所体现。然而调查研究发现,语码转换在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许多研究者也支持谨慎而有限度地使用第一语言,并认为恰当地使用有利于目标语的学习,而不是相反。而且,目前国内针对语言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大都局限于中英语教学,尚缺乏针对其它民族进行语言教学的实证性研究。因此,笔者利用在新疆高校就读这一便利条件,选取了几所高校,对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进行跟踪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录音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关注语言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中语码转换的特点、功能,对汉语言课堂话语行为进行了个案研究,并对所搜集的语料进行了语用分析,从而论证了语言教学中语码转换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全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语言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问题的提出、论文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作者对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的自评。   第二部分通过语言课堂与日常生活语码转换现象的差异对比,分析了大学语言课堂中语码转换的特点。   第三部分阐述了大学语言课堂中语码转换的教学功能、元语言功能和交际功能。   第四部分介绍了学术界关于语码转换对第二语言教学影响的两种不同观点   以及作者关于此问题的再探讨。   第五部分从语用学的角度全面分析语码转换现象,旨在为语言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必要性寻找理据。   综上所述,本论文尽可能选取新语料新角度研究语码转换,侧重于语用学基本理论的运用,旨在说明语码转换在语言课堂中出现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在现代汉语中,“说不定”一直被广泛地使用着,而且“说不定”既可以做述补短语也可以做副词。但在此之前,还未有人对“说不定”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因此本文就尝试借助语法
关于肥料条件和茶树病害目前,农业生产上存在着依赖化学肥料的状况,由于滥施化肥而产生许多不利因素。例如导致病害的经常发生,其中尤以多施用氮肥而使许多作物的发病率上升
决策支持系统由四库组成,其中模型库在DSS居于核心地位,然而随着DSS的广泛应用,要求模型必须要随着我们的需求而生成。这就使传统的模型生成技术不能适应需求的发展,所以本文
每个阶段的班主任工作都有各自的特点.小学班主任重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基本的文明礼仪;中学阶段则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到了大学阶段,班主任工作应更注重对
世俗化、去宗教化文化语境与文艺崇拜思潮是王尔德进行唯美主义诗学建构的基本背景。而世俗化与文艺崇拜事实上也构成了王尔德唯美主义诗学建构的两个基本的价值向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地处北京中关村高科技核心区,毗邻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新中国第一所重点航空高等院校。成为国家首批获准立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前15所大学之一。世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危害    200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000万,学生在网民中占36.7%,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网民有1800万。另据中国大学生网络协会的调查,我国大学生中有上网成瘾表现的约占17%,另有13%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成瘾倾
诚信作为一个伦理学范畴,其常用语义包括两方面的意思:(1)说实话。这里的“说实话”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说心里话,即“不自欺”,陈述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即为不说实话;二是指描述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事实,即“不欺人”。“言过其实”“文过饰非”即为不说实话。这两个方面都强调“不说谎”。谎言就意味者不诚信。(2)说话算数。“言必行,行必果。”言行要一致;言行不一即为不诚信。总之,诚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和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相互转换受到的影响和限制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两种句式的语义和功能的差异,全文共分为四章,各部分主要内容
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我国高校还是国外的高校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在我国高校中,学生工作采取政治辅导员制度,主要由院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而在美国高校,与我国学生工作相对应的术语是学生事务及其管理,即指高校对学生事务的计划、组织和领导,即学校承担的有关学生非学术性的或课堂外的工作。本文通过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与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了解和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