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研究论稿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chh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辈学者多局限于探讨陶渊明与魏晋玄学之关系。本文则将这种探索上溯至东汉,从东汉选举制度所造成的隐儒传统、东汉班固、王充的命定观思想分别论述其对陶渊明的影响。论文第一部分认为,东汉选举制度中“试职”措施的实施使儒生在与文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入仕之路不畅。而选举制度中对儒生的德行的要求包含有隐居乐道的内容。这种选举制度使儒生队伍发生分化,一部分儒生向文吏靠拢,步入仕途,另一部分则沦于隐逸。隐儒传统逶迤至晋,陶渊明与其亲友如张野、张诠、孟陋等人接续的便是这种传统。陶诗“素心人”指的也是这些人。  陶渊明讲“委运乘化”、“自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玄学影响的因素,前辈学者亦多从此入手。本文则认为,支撑着陶渊明这种思想,更重要的是东汉以来的性命观,尤其是班固、王充等人的命定观。这种命定观认为人的寿命的短长、德行之清浊贪廉都出于天禀,人所要作的只是随顺其本性,以尽其性命之理,这种命定观强调“物有欲而不居,亦有恶而不避”,更多的与《中庸》及《孟子》有血脉上的联系,而与玄学的养生修静及任达二派有质的区别。东晋戴逵、陶渊明便受到了这种命定观的影响。  陶渊明隐居江州,则辨明江州学术传统与思想氛围对研究陶渊明尤为重要。东晋江州儒学兴盛,在东晋儒学衰微的整体背景中显得很突出。这一方面得益于地方官如虞溥、华轶、庾亮等人的扶持,亦与江州学风与吴、会地区不同有关。江州儒学的兴盛为刘宋以后儒学的复兴准备了人才。江州儒学人士与佛教关系较为密切,这与对玄学放达作风的抵制有关,亦与佛教报应论对这些儒学人士的吸引有关。不能因为二者关系较为密切而抹杀他们思想中儒家的主导地位。  本文下编拟在上编探讨陶渊明思想基础上论述陶渊明诗文特色以及宋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时间有限,只写成一篇有关田园诗特色的文章。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先河。陶渊明之前,只在《诗经》、汉乐府中有少量田园题材的诗。一类是类似于《芣苢》、《江南》的通过对劳动过程、场景的描绘来传达恬美畅适意趣的诗。另一类是《七月》等类似于月令的表述各季节农事的诗。陶渊明在躬耕垄亩的生活基础上,学习《诗经》、汉乐府的这两类诗又有所发展,从而为田园诗的创作作出了贡献。  本文另有附录二则,附录一论述陶诗《赠羊长史诗并序》中“左军长史”之左军指檀韶,而非朱龄石。附录二论述陶传中“起为祭酒”指起为祭酒从事史,而非如逯钦立先生所云“别驾祭酒”。
其他文献
笔者在作《二十年王维与佛教研究综述》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者或执于个案分析,或偏于“空寂”之研究,或专从人格与诗品上来论述,然对于王维诗歌之演变轨迹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基
“回到自然”是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德国思想界流行的浪漫理想。从哲学上看,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德国唯心论,自然的观念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万物有灵论到机械自
学位
目前学术界对《日知录》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顾炎武经世致用理论,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等方面,从历史文献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日知录》的深入分析,认为《日知
该文认为,诞生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现代象征概念与形而上本体追求有关,受本体追求的影响而成为一种整体上的言说策略,同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手法和诗学概念在思路上具体共同
期刊
孙惠芬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越来越引人关注的作家,其构筑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当代变革下的城乡生活。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的颁奖词这样评价她,“孙惠芬是忠实的乡土守望者,自80年代中
温州虎山散装水泥储库 ,位于金温铁路温州新桥货运站旁边 ,工程由 6个水泥储库组成 ,首期为 3个 ,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联体仓 ,平面呈 1× 3布置 ,端部有一楼梯间与筒体相连 ,
在十多年的政治教学生涯中,我有快乐、有苦闷、有烦恼、有惊喜,还有那更多的感慨。有一个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中的真实事例,尽管此类事件在教学活动中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
以环形座锻件为例,采用实验研究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复杂盘饼类铝合金锻件等温成形时缺陷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反挤变形方式可以控制金属的径向流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