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中CFP(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型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直柄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比较两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中假体的选择使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5例患者(65髋)进行数据收集和随访,根据选择的假体不同分为CFP组和直柄组。数据收集包括记录术前HHS评分、WOMAC评分、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改变量。临床功能随访使用HHS评分、WOMAC评分进行评价,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像学随访通过复查骨盆正位片及关节置换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根据Delee-Charley分区法和Gruen分区法评估假体位置情况、骨与假体界面的X线改变和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情况等。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截至末次随访,共随访64例,其中CFP组33例,传统假体组31例,随访率为98.4%。平均随访时间为5.2年(4.5年-6.4年)。CFP组和直柄组在性别、年龄、BMI、术前HHS评分和术前WOMAC评分方面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红蛋白改变量,CFP组手术时间为67.6±14.3分钟,直柄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7.1±17.1分钟,两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0.05);CFP组血红蛋白改变量为34.4±12.9 g/l,直柄组血红蛋白改变量为40.7±19.0 g/l,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9,>0.05);CFP组术中出血量为193.9±99.8 ml,直柄组术中出血量为188.7±142.4,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38,>0.05)。CFP组术后1年HHS评分为87.2±2.9,直柄组术后1年HHS评分为85.7±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05);CFP组术后3年HHS评分为90.8±1.5,直柄组术后3年HHS评分为91.6±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05);CFP组末次随访时HHS评分为92.8±1.7,直柄组术末次随访时HHS评分为91.9±1.7,CFP组HHS评分高于直柄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5)。CFP组术后1年WOMAC评分为8.1±2.2,直柄组术后1年WOMAC评分为9.8±1.8,两者差异明显,CFP组评分低于直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FP组术后3年WOMAC评分为7.3±1.6,直柄组术后3年WOMAC评分为7.6±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05);CFP组末次随访时WOMAC评分为7.2±1.6,直柄组术末次随访时WOMAC评分为7.2±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05)。在CFP组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共4例,直柄组1例。1例直柄组患者因术后3月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而进行翻修。CFP组中,影像学结果显示1例患者在Gruen 1区和Gruen 7区出现假体周围性骨溶解,而在直柄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假体周围性骨溶解(1例在Gruen7区和Gruen6区,1例在Gruenl区)。两组骨溶解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在3例患者中发现异位骨化,CFP组1例,直柄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中3例出现大腿中部疼痛,直柄组出现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脱位CFP组1例,直柄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直柄组共翻修1例,为假体远端骨折,假体生存率96.8%。CFP组无翻修病例,假体存活率 100%。结论:1.CFP假体与直柄型假体在中期随访时都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两种假体生成情况满意,远期临床疗效仍需长期进一步随访分析。2.CFP假体中短期临床疗效优于直柄型假体,手术时间较直柄型假体低。术后假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