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OA的器件特性优化及其应用于WDM-PON中ONU的传输特性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y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蓝光视频的直播[1]、高清移动视频通话[2]、超清交互式网络电视[3]等相关宽带业务在不断地更新和普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同时新技术对移动网络所要求的带宽需求也在日益爆炸增长,这一现象对目前光通信技术中的数据传输速度和传输容量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对应的,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人员也在对周边配套设施和架构等新型关键应用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应用。其中,拓宽光网络传输系统容量和最大化单位带宽的利用率是目前亟待突破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在光纤传输系统中,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Reflective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RSOA)作为体积小、成本低、易集成和低功耗的调制器,凭借及调制和放大一体的功能,完美契合目前光网络单元中调制器的要求。此外,合理地利用调制器的啁啾可以达到延长传输距离以及弥补传输损耗的功能,对调制器的设计和制作也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SOA)的调制和放大特性,并对集成半导体器件的啁啾特性加以研究分析。全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三个部分,具体结构有如下所示:1、在现有的SOA宽带稳态模型以及高效稳态模型的基础上,修改了RSOA中的有源区部分结构,并在建模中修改了参数,使模型更符合RSOA的工作原理。并在模拟中采用多阶迭代算法来更准确地计算RSOA处于工作区间时的有源区载流子浓度,使得模拟结果和数据更加精确。最后研究了偏置电流和前端输入光功率对RSOA的增益以及噪声指数的影响。2、设计了一种以不归零码型为上下行信号传输格式,基于SOA直接调制上行的DWDM-PON系统,并对不同传输速率下单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传输系统和多ONU的双向传输系统的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验证可行性。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直接检测的条件下上下行接受灵敏度分别可达-27.6d Bm和-32.5d Bm,可广泛应用于低成本的密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Passive optical network,DWDM-PON)领域。3、介绍了啁啾效应的原理以及啁啾的产生对光信号的影响,研究并讨论了常用调制技术的原理,对三种常见的调制器件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讨论。通过搭建仿真链路实现了对这三种调制器在调制中产生啁啾的观测,并分析和对比了这几种调制器在啁啾效应方面的优缺点,并在此工作基础上对电吸收调制器(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or,EAM)进行了10Gbit/s信号速率下的长距离传输性能仿真。
其他文献
侧向层析试纸条(LFS)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检测快速等优点,并可用于实时检测和临床检测,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纳米材料的表面容易修饰,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和一定的催化能力。利用金纳米材料的特性,将其作为信号分子应用于LFS上,建立了卡那霉素的检测方法。1.开发了基于适配体以及非巯基化核酸修饰的胶体金纳米探针,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卡那霉素胶体金LFS。通过对试纸条组装各元件,尤其是对核酸适配体序的优
无线定位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无线定位系统的工作方式之一,椭圆定位(Elliptic Localization)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者对椭圆定位系统中的测量技术、噪声模型与定位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不断开发出准确性高、稳定性强和实时性好的目标定位算法。在目前已有的算法研究中,基于到达时间差与基于角度的观测量多用于估计目标的位置,基于多普勒频移的观测量则用于估计
在数字技术尖端化和消费需求个性化的背景下,定制设计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本课题来源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从拟态到数态-参数化建构策略研究”,目的是,在传统定制渠道的基础上,以新一代消费群体需求为目标,设计师如何借助参数化为代表的数字生成技术,将数字制造和个性定制结合以探索新的造物手段,同时结合线上平台,构建全新的定制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围绕定制服务平台的研究背景,音箱产品定制的
混杂系统是涉及了连续动态特性和离散动态特性的混合系统,而混杂脉冲系统是依赖时间切换的特殊的混杂系统,在生物医学、经济学、生态学、控制学科都有应用.混杂脉冲系统具有复杂的动态特性,加之控制输入约束、模型不确定性、外部干扰等因素影响,给混杂脉冲系统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本文以混杂脉冲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研究成果与方法之上,对其稳定性、切换控制以及鲁棒H∞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
近年来,空间互联系统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高速公路系统等实际生产生活中,其轨迹跟踪性能已经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空间互联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彼此耦合,其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存在结构模型或参数的不确定性。此外,实际工程中普遍存在时滞现象,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并且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扰动,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空间互联系统的精确跟踪和性能改善是需要解决
近年来,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如:无人机编队飞行、机器人协调控制、卫星姿态协调同步等。作为一致性问题的特例,平均一致性跟踪问题指的是各自主体通过和相邻自主体进行通信交流,最终自主体的状态达到所有参考输入的平均值。在实际情况中,自主体间由于通信负载和带宽限制,传输的数据需要进行量化;同时,传输的数据受到距离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通信时延;此外,自主体
能够诊断和治疗人体器官的医疗机器人作为传统手术技术的替代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磁场驱动形式的微纳机器人由于其入侵性小、无线化、驱动力强等特点,许多团体开始研究无线化的磁驱式微型机器人在各种人体器官的中应用,如靶向药物输送、微创手术、主动式胶囊内窥镜等。微纳机器人的尺寸也决定着其具体应用领域,如纳米和微米级可以用于细胞和组织操作、毫米和厘米级可用于器官操作。近十年的研究中,磁驱式微纳机
室内环境中障碍物所导致的信号折射、反射以及多径效应,严重影响着定位过程中信号接入点的筛选、离线指纹库的构建更新以及在线阶段的匹配运算。论文利用测量数据的时空特性,构建基于信号空间分布的离线指纹库,并通过观测数据的时序性约束目标运动过程,以降低指纹库的维护成本,提升在线定位精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非自主部署环境下相似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冗余以及覆盖区域的交替重叠,提出一种基于相关系数与改进信息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勘探与利用和人们对高容量、高速率和高保密度的信息传递要求的提高,信息的传输媒介由传统的光纤延伸到自由空间(大气、海汽、水下),信息的载体由光振幅、相位、偏振(自旋角动量)以及频率等经典自由度拓展到光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但是,涡旋载波所携带的涡旋(或OAM)模必将受到海水湍流的干扰,因此研究海水湍流对涡旋模的干扰机制是优化水下
随着5G通信商业化应用的普及,作为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的无人驾驶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迅速发展。车队策略能够帮助无人驾驶车辆节省能耗,拓宽道路容量,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在极小的反应时间内做出正确行驶决策,配有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ITS)的车辆通常采用IEEE 802.11p通信协议传输数据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可靠性。然而车辆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