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到和谐之路——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tby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洛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自从1951年问世以来,经久不衰。在这篇小说里,塞林格描绘了一幅现代荒原的图画,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失衡现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由于工业文明的入侵而造成的。新兴起的生态文学批评对研究这些问题有极强的针对性。   本篇论文旨在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总体而言,生态文学批评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生态批评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自然之丧失必定会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和人的自我迷失。因此,生态批评提倡人应回归自然,共建和谐。   本篇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陈述了撰写本篇论文的意义,提出了论文的中心论点,即《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具有生态观点的小说。第二部分回顾了生态批评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观点:尊重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和自我实现。这是本篇论文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提出问题,展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体现的生态危机,指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类自身内部的关系都面临着深重的生态危机。第四部分旨在解决问题,阐明人与自然应怎样和谐共处。这部分引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例子来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自我”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我”之间的对照,并表明如何通过自我定位来完成从前者到后者的过渡。第五部分是结论。这部分首先肯定,《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生态观的体现,接着指出生态批评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并强调了它在解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变形”是一直存在于西方文学史的一种艺术手法,从古希腊的神话到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虽然时有高低起伏,但却一直延续。本文旨在通过简单梳理西方文学史上采用“变形”艺术
学位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坛上,苏童是先锋作家群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而中短篇小说占绝大多数,其中“枫杨树故乡”、“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最具代表性,这些
自1976年华裔美籍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的处女作《女勇士》问世以来,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在1997年授予汤婷婷人文学科奖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她那极具开拓
北京奥运会点燃的激情还未退却,神州七号的升空,中国人首次在太空留下足印的太空行走,再次给我们带来了欢欣和鼓舞。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才列入国家计划,7年后,神州一号升空,
期刊
乔治·奥威尔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是奥威尔如实记录西班牙内战的自传性作品,是其文学创作生涯的转折之作,对于正确解读
学位
余华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坛乃至世界文学大潮中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的作家之一,他以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吸引了诸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但笔者在查阅大量的研究著作和文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ABB(中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电气时代杂志社承办的“ABB杯第三届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已评出最终结果。经过近一年的征稿,截止2008年8月20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开始在中国文坛雀跃盛行,余华以其暴力、冷漠、残酷、血腥的创作风格,奠定了他领军人物的坚实地位。然而虚伪形式的限制,经济市场的需求,受众阅读兴
学位
将鸡蛋立起来,很多人只需用力一顿,小小敲端便能实现。思路决定路。同样是高台方座,例如一分为二般的高台方座,为我们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1.破除呆板。方台在树立古典、崇高
笔者使用的是一款Dell的笔记本电脑,用于办公、出差。起初使用时一切正常,但不到半年,每次开机都会出现“S.M.A.R.T.status BAD,backup and replac epress F1 to resume”的提示。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