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生物型稻褐飞虱基因表达差异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褐飞虱[Nilavarpata lugens(st(?)l)]是亚洲水稻的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在我国,每年遭受稻褐飞虱为害的水稻面积达2~3亿亩,年损失稻谷10~15亿公斤。对于该虫不同生物型之间的差异、该虫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等国内外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探讨稻褐飞虱致害性转化(生物型转变)的分子机制,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荧光差异显示的方法对稻褐飞虱两种生物型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下列几个方面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1)进行了20个FDD-PCR反应获得了30个差异片段。 2)进行PCR二次扩增得到了稳定的差异条带22条。约有1/4的差异条带回收后,再次扩增时未能扩增出的条带,可能是假阳性结果。 3)对差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克隆到了10个cDNA片段。它们的编号依次为6-2-2(543bp)、6-1-5(517bp)、6-4(499bp)、7-1-1(233bp)、14-8(400bp)、6-1-1(277bp)、15-1-2(279bp)、2-1-4(266bp)、3-3-11(290bp)和8-1-6(420bp)。其中6-2-2、6-4、3-3-11、15-1-2在生物型Ⅱ中表达量较高,而其他的6个在生物型Ⅰ中表达量较高。在NCBI BLAST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6-2-2与稻褐飞虱的羧酸酯酶前体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6-1-1与人的超氧歧化酶1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而其它的8个没有找到与之匹配的已报道的基因,推断可能是新基因。 4)对6个差异较显著的cDNA片段运用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是其中14-8在生物型Ⅰ中的表达量比其在生物型T和生物型Ⅱ中的高2倍多(P=0.000),但是在生物型T和生物型Ⅱ中的差异不显著(P=0.462)。7-1-1在生物型Ⅰ中的表达量大约是其在生物型T和生物型Ⅱ中的2倍(P=0.02),但是在生物型T和生物型Ⅱ中的差异不显著(P=0.969)。6-2-2在生物型Ⅱ中的表达量大约是其在生物型T和生物型Ⅰ中的2倍(P=0.000)。6-4的表达情况与6-2-2的相似。6-1-1在生物型Ⅰ中的表达量是其在生物型T和生物型Ⅱ中的2倍多(P=0.003)。结果表明,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间不只是在致害表型
其他文献
嵌入式系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家用电子产品如家用通讯产品,家用电器。包括工业电子系统,工业机械系统等等方面,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嵌入式系统在工
语音识别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进展,一些成熟的技术正逐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迅速发
2LKB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抑癌基因是在遗传性疾病Peutz-Jeghers综合症患者病理组织的基因连锁分析中发现的,该基因的突变已经被确认为P-J氏综合症的主要诱因。对于哺乳动物L
本论文以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SM9913所产适冷蛋白酶MCP-01为研究对象,研究包括氨基酸序列分析、酶的自溶机制以及化学修饰对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MCP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适宜的抽穗期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因此挖掘抽穗期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解析,不但可以为培育具有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小麦新品种提供候选基因,而且可以增加对小麦抽穗
机器人技术汇集了当今世界在计算机、机电、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尤其是类人形机器人,因其具有类人的外形和步行方式及其广泛的社会应用前景和多学
最近,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局域网被广泛应用,而且将越来越流行。各种便携移动通信终端如手机、PDA、笔记本等的日益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越发渴望以任意的移动方
无线移动自组网(Ad Hoc)是由一组带有无线通信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临时、自组织,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快速构建的移动通信网络。Ad Hoc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大约影响到5-10%的孕妇,仍然是妇产科导致孕产妇和胎儿/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引起妊高征的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