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暴云微物理特性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X波段双偏振气象雷达反演强风暴云微物理特性开展相关研究,期望建立X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与强风暴云中水凝物粒子类型和相态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通过X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揭示强风暴云中水凝物粒子的形成、相互转化及逐渐消亡的物理过程,深入认识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提高对冰雹云的识别能力。  首先,利用T矩阵散射模拟方法,对比分析在单分散雨滴谱、不同降水强度和不同最大雨滴直径条件下X、C和S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特性的异同。通过散射模拟结果的分析,分别建立X、C和S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衰减订正关系,为X波段双偏振雷达回波衰减订正奠定基础,并用实测雨滴谱验证T矩阵散射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系统分析714XDP-A型车载X波段双偏振雷达历史观测数据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利用T矩阵散射模拟建立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衰减订正关系,提出具有较高订正分辨率的滑动自适应衰减订正算法,进而对雷达反射率和差分反射率进行订正。通过与经S波段雷达反射率观测值转换得到的X波段雷达反射率作为真值,检验订正效果。通过对强对流云、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降水个例的订正,检验本文所提出的订正算法的普适性。  最后,建立基于模糊逻辑的水凝物粒子分类和非气象回波的识别算法。通过识别雷达气象回波与非气象回波、冰雹云和层状云水凝物粒子,检验识别算法设置偏振参量范围的合理性和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并将该识别算法应用到一次强风暴过程,分析强风暴初生、发展、成熟和消散四个阶段云中水凝物粒子的微物理过程及其特性。  通过以上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论:  1、X/C/S波段双偏振雷达散射及衰减特性模拟  (1)未衰减的X、C和S波段雷达反射率(依次以ZH,X,ZH,C,ZH,S表示)并不完全相等,当真值ZH<30dBZ时,三者接近;当ZH>30dBZ时,三者差异逐渐变大,ZH,X普遍大于ZH,S;当ZH>50dBZ时,ZH,C为三者最大。  (2)当雨滴直径大于5mm时,C波段雷达存在严重的共振效应,导致偏振参量ZDR(差分反射率)、KDP(差分传播相移率)、δ(后向散射差分相位移)和ADP(差分衰减率)出现负值情况,而X和S波段雷达不存在这种情况。  (3)相同雨强条件下,X波段雷达KDP大约为S波段雷达KDP的3倍,是C波段雷达KDP的1.4倍。因此,在用KDP进行定量估测降水时,X波段雷达更具有优势。  (4)X、C和S波段雷达受雨区衰减的影响依次由大到小,大雨滴(Dmax>5mm)对衰减的贡献率较大,KDP、AH、ADP和δ对大滴反映敏感。散射模拟得出X、C和S波段双偏振雷达衰减率AH、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差分衰减率ADP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X波段:AH=0.281K1.089DP,ADP=0.168A1.065H  C波段:AH=0.046K1.235DP,ADP=0.393A1.206H  S波段:AH=0.014K0.887DP,ADP=0.680A1.293H  以上散射模拟关系可用于指导三种波段雷达的雨区衰减订正。  2、X波段双偏振雷达回波衰减订正  (1)针对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衰减订正问题,本文结合Kim et al.(2010)订正算法,对Bringi et al.(2001a)提出的自适应衰减订正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高订正分辨率的滑动自适应衰减订正算法。该算法以每10个距离库为一个区间长度,采用窗口逐库滑动的处理方法,获得了高分辨率的衰减订正参数,提高了订正分辨率和订正效果。  (2)通过对2015年观测的强对流云、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三种不同降水类型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回波进行衰减订正,并与X波段雷达反射率真值(由S波段雷达反射率计算得到)对比分析发现,该滑动自适应订正算法能够对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射率和差分反射率的雨区衰减进行更有效地订正,订正结果与X波段雷达反射率真值较为一致。  (3)该订正算法对强对流云的订正效果优于Kim et al.(2010)订正算法,而对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的订正效果与Kim et al.(2010)算法的订正效果相当。这可能是由于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整体的差分传播相移率KDP较小,而对流云整体的KDP较大,导致两种算法对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的订正效果差异小,而对强对流云的订正效果差异大。  (4)该订正算法在计算差分传播相移增量时不需要事先确定每条雷达径向的初始相位和终止相位,这样可避免Bringi et al.(2001a)自适应衰减订正算法中由于寻找初始相位和终止相位的不准确带来的订正误差,从而提高了订正算法的自适应性。  3、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演水凝物粒子特性研究  (1)建立了基于X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ZH、ZDR、KDP和ρHV)、环境温度T和纹理参数(SD(ZH)和SD(φDP))的模糊逻辑水凝物粒子分类识别算法。该算法不但能区分雷达气象回波与非气象回波,而且还能对不同类型云中的水凝物粒子相态进行合理判别。  (2)通过对2016年8月7日一次低仰角观测的回波类型识别,检验了纹理参数SD(ZH)(反射率因子ZH的标准差)与SD(φDP)(差分传播相移φDP的标准差)对气象回波和非气象回波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SD(ZH)与SD(φDP)两者结合可有效地区分气象回波和非气象回波。  (3)通过分析2015年8月7日北京一次较大范围的降雹个例的PPI及RHI回波,对建立的模糊逻辑水凝物粒子分类识别算法进行效果验证,识别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较为吻合,表明水凝物粒子对应的雷达参量取值范围和粒子分类识别算法具有合理性。  4、强风暴微物理特性反演分析  (1)强风暴云初生和发展阶段,由于云内上升气流的强烈抬升作用,能够将雨滴抬升到0℃层之上形成过冷水滴,导致强风暴云双偏振雷达RHI回波存在“KDP柱”和“ZDR柱”现象,而该现象的出现往往会伴有冰雹产生,“KDP柱”一般对应高浓度、粒子直径分布更宽的雨滴、湿霰或湿雹,而“ZDR柱”一般对应大雨滴和粒子直径相对较小的湿霰和湿雹。因此,用双偏振雷达探测强风暴云,“ZDR柱”和“KDP柱”的出现可作为一个识别冰雹形成的重要先兆特征。  (2)通过对2016年9月14日一次强风暴对流单体不同发展阶段水凝物粒子分类识别,发现强风暴云初生和发展阶段,云内的上升气流为强风暴云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云水(云滴),这些云滴通过碰并增长发展成为雨滴甚至大雨滴。如果云内上升气流足够强烈,已形成的大雨滴会被上升气流抬升到0℃层之上形成过冷雨水,过冷雨水冻结形成冻滴,成为雹胚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些冻滴或已形成的霰粒子,通过撞冻增长成为冰雹。  (3)“KDP柱”和“ZDR柱”仅出现在强风暴初生和发展阶段,过冷雨水被上升气流抬升到0℃层之上1-2km的高度,大约可维持10分钟左右。过冷雨水出现后的几分钟,冰雹开始出现,而霰粒子出现的高度高于冰雹,包围着冰雹区,并且分布区域比冰雹区大。强风暴云中冰雹存在的位置与上升气流极大值区的位置相对应,而霰粒子存在的位置与上升气流极大值区的位置存在偏差。
其他文献
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寓意性和装饰性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民间艺术的图形、色彩以及形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既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点,即学术性、超前性、创造性、开放性、服务性,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即带有较强的企业文化特点。要在实行以人为本教育与管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主要的历史经验
本文利用 NCEP/NCAR 在分析资料,对高原南侧的纬向风系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高原南侧纬向风与南海季风爆发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高原南侧纬向风的
在北京海淀区西山脚下、妙峰山香道近旁,曾有一处归于沉寂的花园,史称贝家花园。也许在大西山附近的健走者心中,这里是一处绝好的寻幽访古之地。但直到2012年,这处文化遗产及
地表气压、气溶胶和云参数是碳卫星主目标CO2反演的重要辅助信息,同时,地表气压还是反映天气系统演变的重要参数。而氧气因其在地球大气中混合均匀、体积比恒定,且在758~778nm波
准确、动态、及时的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对于指导和调控我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遥感技术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域估产既动态反映作物生长发育的内在机理过程,又融合卫星遥感宏观实时动态的监测信息,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开展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模型的区域应用时,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遥感监测地表或作物冠层表面瞬时物理状况精度的日益提高,使得利用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青藏高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高空大气环流与地面气象要素密切相关,对高空
学位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他在执政党党风建设上有重大理论建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一、党风建设的地位及实质首先,党风直接决定着党的领导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对金融危机反思的篇章也早已铺天盖地。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人说,国际金融危机,它是“罪魁祸首”;也有人说,当前积极发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