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缓释作用、靶向效果的药物缓释体系成为研究热点。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最为广泛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之一,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可降解及载药不失活等特性,可被用来制备药物载体。本文以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制备了三种水凝胶,探究了该类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能性。(1)以麻浆为原料,混合瓜尔胶溶液、纳米Fe3O4,通过反向悬浮法制备出一系列纤维素基磁性水凝胶微球。采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磁强计等对该凝胶微球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随着溶液中瓜尔胶含量的增加,微球的粒径明显减小,溶胀性显著提高。以5-fu为药物模型对该微球的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瓜尔胶含量的增加,药物负载量先增加后减小,当纤维素:瓜尔胶=5:1时,药物包埋率最大为89.1%。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凝胶的磁响应性增加;但纳米Fe3O4会占据水凝胶微球中的位点,药物负载量降低,由于纳米Fe3O4的吸附性,药物的累计释放量降低。(2)以甲基纤维素为原料,NaCl、海藻酸钠作为添加剂,研究NaCl、海藻酸钠对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盐析作用”,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甲基纤维素溶液相转变温度降低。而海藻酸钠对甲基纤维素起促进溶解作用,因此随着海藻酸钠含量的增加,混合溶液凝胶化温度升高,凝胶强度减小,表观粘度增加,并使药物的释放速率由24 h增加至84 h。(3)以甲基纤维素为原料,在室温下通过酯化反应将疏水性药物-吲哚美辛加载到甲基纤维素上,得到化学修饰的甲基纤维素-吲哚美辛药物前体,该两亲性药物前体依然具备水溶性,并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实现溶胶-凝胶转变,并继续负载5-氟尿嘧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流变等手段对前体分子及凝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提高前体分子的载药量可以有效降低该水凝胶的凝胶化温度,增加表观粘度。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凝胶中5-氟尿嘧啶的释放时间约为48h,甲基纤维素-吲哚美辛的时间约为84 h,实现了药物的分阶段释放,协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