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异源多倍体化诱导的基因组变异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qm_crs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倍体是植物和一些动物进化的一个普遍现象。通过种间或属间远缘杂交,和杂交事件之前或之后的基因组加倍而形成异源多倍体的途径是高等植物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尽管它们在自然界的成功显而易见,异源多倍体的最初形成必然是一个冲击。近年来人们发现异源多倍体形成早期常常伴有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组变异。然而,人们对这种突然的遗传融合和必需的调整、变化还知之甚少。本文分析了普通小麦异源多倍化早期阶段影响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的事件。普通小麦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又是异源多倍体途径实现物种形成的典型代表。利用一个与普通小麦遗传组成基本相同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编号为XX340)第七代及四倍体小麦亲本(T. turgidum L. var. dicoccoides,编号为TTD09,基因组AABB)和二倍体小麦亲本(Aegilops tauschii Coss var. typical,编号为TQ01,基因组DD),以及天然普通小麦的经典基因型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 L.基因组AABBDD)为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等技术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异源六倍体物种形成诱发迅速且广泛的基因组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人工合成六倍体间以及和天然普通小麦间变化的一致性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和胞嘧啶甲基化变异非随机发生。表明这种高度预排程序的事件用以缓冲冲击的结果,支持McClintock的基因组冲击的观点。从同源性分析暗示一些编码基因可能发生了遗传变异。非随机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可能产生基因表达的改变和性状变异,后者可能受自然选择的作用促进物种的形成与稳定。
其他文献
超声多普勒技术因无创伤检测血管疾病,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运动的红血球细胞反射的超声波束形成了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诊断信息就可由此信号中提取。然而在利用超声多
数字视频压缩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视频广播、流媒体传输、视频会议和节目存储等众多领域。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有诸如JPEG、JPEG200、MPEG-1/2/4、H26x系列压缩算法标准。不同
随着网络访问的日益普及,网络安全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现有的许多入侵检测系统通常只能检测到已知或定义好的入侵行为,而且在性能上存在高误报率和漏检以及时间延迟等问题,本文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因其信息流通速度快、信息内容丰富、人群覆盖面广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加入,这使得微博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有很多微博是围绕同一相关事件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各种信息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使人们无法直接应用这些信息。而往往人们只是关心所兴趣的信息,则需要提取出这些信息出来。然而只知道观测到混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将超宽带技术应用于无线移动通信成为研究的热点。超宽带信号潜在的优势在于精确的定位,其精细的时间分辨率大大改善了多径衰落现象;极宽的传输带宽带来多路接入能力;极低
网络多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这得益于两个方面:多媒体技术促进了计算机的人性化,而网络技术促进了计算机的普及化。流媒体技术是网络和多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国际标准和基础研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抗体检测可用于评价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对于有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基于可重复使用的免疫磁珠技术,抗原表位分析预测技术,多肽合成及筛选技术,建立了一种简捷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