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里丝汀·诺德著名的文本分析模型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实用性文本翻译研究中,但其在文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性研究很少。本文试图通过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下,全面研究查尔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雾都孤儿》的三个汉译本来验证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在文学翻译上的适用性。 通过运用WH问题,本研究试图构建《雾都孤儿》三个汉译本的翻译纲要,以明确三个汉译本的翻译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雾都孤儿》和三个汉译本翻译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本研究对《雾都孤儿》原文本和三个预期目标文本进行比较,来预测翻译问题(翻译任务)。本研究全面对比分析了林纾,蒋天佐和荣如德处理四种翻译问题时的翻译策略,以期研究为达到预期文本功能,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充分将文本翻译的目的和文本翻译的各种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考虑在内,做出适宜的翻译决策的。最后本研究运用诺德文本分析模式的翻译批评方法,对《雾都孤儿》三个汉译本的翻译效果进行评估。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读者期待和翻译思想的影响,三个译者为实现其翻译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诺德指出,如果译者能够产出符合翻译纲要要求的译本,那么他的翻译就是成功的。尽管三个译本都有各自的缺点,但是它们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把外国文学介绍到中国的预期功能。将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应用于文学文本翻译,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是它可以指导译者翻译过程中的每一个翻译决策,缺点在于它操作复杂,对于译者来说,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列出所有文本翻译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太过于复杂,因此在将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应用于文学翻译时,无需遵循文本翻译的外部因素分析和内部因素分析的每一步,相反,译者只需要分析几个具体特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