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燃波和薄水层相互作用初步实验研究

来源 :华北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xi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斯爆炸是最严重的矿井灾害之一,其产生的高温火焰、强烈冲击波和有毒气体严重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不仅如此,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粉尘爆炸和坍塌等次生灾害还会使事故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虽然对瓦斯爆炸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对矿井灾害的研究重点,但依然不能确保瓦斯爆炸事故不会发生。因此,研究削弱瓦斯爆炸带来的危害,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瓦斯抑爆的实验研究中,多是利用固体粉末、惰性气体、水雾等进行爆炸实验,本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将薄水层与爆燃波相互作用,并对薄水层抑制爆燃波的传播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经研究,爆燃波和化学反应的传播是典型的非线性现象,不符合几何相似性,因此小尺度的实验结果并不一定能反映出真实的效果。而利用大型管道或模拟巷道进行的爆炸,实验结果数据波动较大,更加难以得到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因此,本文选用截面为200mm*200mm的中尺度实验管道进行瓦斯爆炸实验,从爆炸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即降低了实验结果的误差,又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同时对瓦斯爆炸研究的尺度效应进行了初步认识。激波管系统、充配气系统、真空系统、测量系统和辅助系统构成了本实验的研究平台。在实验设备的设计安装过程中,对防误触发系统、光电传感系统以及高速摄影系统等方面做了优化升级,从而解决了以往实验中经常存在的误触发操作、信号采集、延时同步控制和瞬态光谱等问题。通过对瓦斯爆燃波和薄水层的相互作用进行实验探究,从压力和火焰方面入手进行定量分析,探究了薄水层对瓦斯爆炸的影响。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分析结论如下:(1)应用并改进了一套可以进行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炸及薄水层抑爆实验并可以对实验中的压力数据和火焰光电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的实验平台。(2)在实验中发现,压力高值区的爆炸具有不规则性,且在压力上升过程中出现震荡叠加效应。(3)火焰在爆燃波之后经过管道的同时压力下降的速率最大;讨论了火焰传播速度、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与不同位置的冲击波反射作用效果。(4)火焰传播速度、火焰面宽度、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与薄水层的水量成反比,且当水量较小时对于爆炸前驱冲击波的压力上升速率均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汽车尾气热电发电技术在提升汽车能源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热电模块作为热电发电系统基本单元,对
在北方高寒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气温和地温相对较低,如果不对沼气发酵系统进行加热增温,势必会出现沼气发酵周期长,产气率低,原料降解缓慢等问题,沼气发酵系统难以实现全年连
空调系统的除湿能力已成为人们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冷却除湿以其能够连续性运行、除湿效果快、操作方便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空气调节类除湿技术。冷却除湿设备在使用中,存在体积大、耗能高等不足。为此,本文将通过理论及实验方法研究常用翅片式空气冷却器的冷却除湿性能。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于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本研究首先建立了以翅片管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数学模型,利用编程迭代计算方法,模拟
本次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选取山西组山1段作为研究对象。苏里格气田是致密性砂岩气藏,储层中的非均质性相当严重,具有很大的开发难度,为保证研究区气田开发
WSN具有价格低廉、大规模性、网络自组织,抗毁性强等特点,因为工业生产区域往往位置偏远环境复杂,所以WSN的这些特点恰好适用于工业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WSN由无数个传感器节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产煤量多,但原煤大部分来自地下开采。由于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约27%的煤炭探明储量受水患威胁严重,采矿中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
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能光热应用领域,得到很广泛的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依靠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膜层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是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功能组件。太阳能行业在
面对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缓。生物质来源广,有效地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环境问题,还能提高生物质能源高品位产品的发展。生物质作为复杂的高聚物,其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x Li Mn PO_4·y Li_3V_2(PO_4)_3/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了复合比例、碳包覆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材料物理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针对材料存在电子导电率较低的问题进行不同位点及不同离子的掺杂改性。通过XRD、SEM、EDS、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利用NH_4VO_3、CH_3COOL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现象。一方面,国民言论自由权利实施和公共意志表达的空间不断扩大,国民可以通过网络言论参与公共事务处理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