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种植于大鼠膀胱无细胞基质框架(Bladder acellular matrix graft,BAMG)上培养,体外构建BMSCs-BAMG组织工程复合物,探索更为理想的膀胱修补材料。 方法: 1.BMSCs的分离和鉴定: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在无菌环境下解剖出大鼠的股骨,获取骨髓细胞,置于含有DMEM培养液的培养瓶内,于CO2培养箱中培养,每间隔24h更换细胞培养液,未贴壁的细胞和杂质随培养液的更换而不断去除,待贴壁细胞融合成片后对细胞进行消化传代,使贴壁细胞不断纯化。分别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培养的贴壁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测定P3代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29、CD44、CD34的表达情况。 2.BAMG的制备:应用物理法(反复冻融)和化学法(叠氮钠、胰蛋白酶、DNA酶)相结合制备BAMG。分别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BAMG的结构形态。 3.BMSCs-BAMG复合物的构建:①将同期培养的P3代B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种植于BAMG上,对照组细胞单纯种植于培养皿上,经培养后消化计数细胞,分别绘制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评价制作的无细胞膀胱基质框架是否影响细胞的增殖生长。②将P3代BMSCs种植于BAMG上培养7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MSCs在BAMG上的生长情况,对构建的BMSCs-BAMG复合物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复合物的组织结构。 结果: 1.BMSCs培养分离纯化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刚开始为漂浮生长,24h后出现贴壁生长,5d后贴壁细胞呈集落状生长,细胞呈长梭状。14天左右,贴壁细胞融合成片,经消化传代,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加快,约4-5天传代一次;扫描电镜观察:贴壁细胞呈现长梭状。FACS Calibur测定显示CD29的阳性率为90.8%,CD44的阳性率为91.6%,CD34阳性率为3.5%。 2.BAMG的制备:肉眼观察:呈乳白色,纤薄;HE染色组织学观察:BAMG呈现为粉红色的疏松条索状,排列不规则,未见细胞存留;扫描电镜可见交织成网状的纤维条索,较疏松,无细胞附着。 3.BMSCs-BAMG复合物: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有大量长梭状BMSCs在BAMG表面生长,融合成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见在BAMG粉红色纤维网架中可见蓝染的BMSCs细胞核。BMSCs-BAMG共同培养组与单独BMSCs培养组的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 结论: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作为获取BMSCs的有效方法,应用物理法(反复冻融)和化学法(叠氮钠、胰蛋白酶、DNA酶)相结合能成功制备BAMG。BMSCs与BAMG一起种植培养,可体外构建BMSCs-BAMG组织工程膀胱复合物,进而为膀胱修补替代的动物实验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