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维吾尔族学生的英语教学非常不同于对汉族学生的英语教学,因为英语是他们的第三语言。大多数维吾尔族学生都是在学会了他们的第二语言——汉语之后才开始学习英语的,他们都属于三语习得者。事实上,三语习得比二语习得更为困难和复杂。在他们的母语(维吾尔语)和第二语言(汉语)的影响下,第三语言(英语)的习得不仅受到语言迁移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学习者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基于Kellerman的研究假设——对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距离的感知会直接影响目标语的习得。本文试图探讨维吾尔族英语专业大学生心理上感知到维语和英语之间的距离与维语和汉语之间的距离是否一致,以及心理语言距离对英语学习动机是否会产生影响等问题。具体而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回答下列问题:(1)汉语和英语,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而言,哪一种心理语言距离更近?(2)不同的英语熟练程度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语言距离?(3)对于维吾尔族大学生而言,心理语言距离和英语学习动机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即心理语言距离的远近是否会导致学习动机强弱的变化? 本研究对象是140名来自新疆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的维吾尔族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如下: (1)相较汉语而言,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英语有较近的心理距离。换言之,他们对英语有吏强的情感偏爱。(2)心理语言距离并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不同英语水平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之间对英语的心理距离不尽相同。一般而言,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一般会认为维语和英语有更近的心理语言距离,反之亦然。(3)维吾尔族大学生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英语学习动机:工具性动机、文化性动机和情境性动机。据调查,大多数被试在英语学习中具有较强的文化性动机,其次是工具性动机。然而,大多数被试都具有较低的情境性动机。(4)心理语言距离与英语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较近的心理语言距离会产生更强的英语学习动机。具体而言,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语言距离与工具性和文化性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然而,心理语言距离与情境性动机之间则未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心理语言距离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今后的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意正确引导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心理认同感,从而促进其工具性和文化性学习动机。同时,英语教师也要努力改善影响情境性动机的各个因素(如英语课堂质量、教材的选择以及老师的影响等),从而增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情境性学习动机。最后,本研究从不同角度为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和学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该研究在提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方面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