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酰胺6的个人热管理织物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们对能源消耗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们对舒适和健康的不懈追求,服装在能源管理和热管理方面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有吸引力。目前,随着材料科学技术、服装纺织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体热管理织物相继出现,如空气冷却服装、液体冷却服装、相变材料冷却服装、吸湿蒸发冷却服装、半导体冷却服装以及光学调控冷却服装等。然而,目前已报道的人体热管理织物还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1)主动型热管理织物需消耗能源,且部分体积大,不适合日常使用。(2)部分热管理织物使用的外加柔性器件与服装的集成性较差。(3)个人热管理调节机制单一,难以达到温湿度的共同高效调节。(4)耐洗、耐磨、透气等可穿戴性能较差。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本课题从织物材料、结构和个人热管理调节机理出发,通过深入研究从纳米纤维织物到长丝织物的制备以及从光学调控到光学调控与吸湿蒸发协同作用的热管理原理,我们不断提高热管理织物的降温效率及穿戴舒适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日间辐射降温效果的聚酰胺6(PA6)/二氧化硅(SiO2)纳米纤维织物。该织物具备可控的微纳米网络结构,可以有效地反射太阳光,减少阳光带来的热量;同时红外透过材料PA6可有效透过人体的红外辐射,随机分布的SiO2微球可有效辐射人体发出的9μm波长红外线,共同达到为人体降温的目的。(2)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浸涂工艺相结合制备了一种吸湿被动冷却的PA6/SiO2/醋酸纤维素(CA)/氧化铝(Al2O3)/HPX(吸湿纺织助剂)纳米纤维织物。CA中C-H、C-O、C-O-C和C-OH伸缩振动、SiO2和Al2O3在~9μm和~12μm处的强声子极化子共振作用、PA6优异的红外透过性能以及可控的微纳米网络结构,赋予了织物优异的光学调控能力,同时纺织品整理剂的应用及双层孔径的差异赋予织物显著的润湿性梯度,支持汗液从内层(CA/Al2O3/HPX层)传输到外层(PA6/SiO2/HPX层),以实现超快蒸发。这种光学冷却和芯吸蒸发冷却协同作用的降温手段可提高降温效率,有效维持人体热舒适。实验结果证实,在室外阳光直射条件下,与传统纺织品相比,PA6/SiO2/CA/Al2O3/HPX纳米纤维具有16.6℃降温效果。(3)以辐射增强材料SiO2和红外透过材料PA6为原料,采用工业化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具有被动辐射降温功能的长丝,并通过手动织布机将其编织成平纹机织物。夜间降温测试表明,无机粒子的添加增加了织物的辐射降温性能。当SiO2粒径为4μm,添加量为5 wt%时,SiO2/PA6辐射降温织物相比于PA6织物具有4℃的降温效果。
其他文献
宏景塔一矿三采区工作面采用传统留煤柱开采方法进行回采,煤柱留设尺寸较宽,资源浪费严重,回采巷道掘进采用半煤岩巷掘进,施工困难、掘进成本较高,工作面顶板类型属于坚硬顶板,回采后极易出现悬顶。为取消煤柱留设同时降低施工困难成本高的半煤岩巷道掘进率,减弱工作面回采后坚硬顶板不易垮落带来的剧烈矿压显现问题,采用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工艺在三采区312工作面开展了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与实
学位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深井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高温环境严重影响了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掘进巷道热环境的单一因素影响,涉及多因素影响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具有深井热环境的夏甸金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计算、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掘进巷道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基于热力学与传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掘进巷道的热源分布与产热计算,建立掘进巷道的热
学位
煤炭在我国能源架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煤自燃火灾是各类矿井灾害中最主要的事故灾害之一,因此煤炭自燃问题亟待解决,研究煤自燃机理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本文选用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研究煤自燃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及宏观表现情况,用微观官能团演化情况解释宏观放热特性及质量变化规律,确定影响煤自燃进程的关键活性官能团,对煤自燃机理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联用
学位
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伴生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由煤炭自燃引起的矿井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在我国的矿产资源构成中,低变质程度煤种占比最大,其中,褐煤作为低阶煤种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中占比较大,因此,研究褐煤粒径对自燃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为探究煤样粒径对自燃特性的影响,选取内蒙古雁南煤矿6种不同粒径煤样作为试验对象,开展液氮吸附试验得到了不同粒径煤样的比表面
学位
由于大量开采和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资源以满足交通、供暖、供电等需求,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对气候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温室气体减排因此成为世界各国难以回避的一个难题。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CO2)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展新型高效的CO2捕集技术、发展低能耗、环境友好的CO2分离技术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学位
互联网时代,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深入。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高师院校美术专业积极改革创新教学,转变教学思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美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坚持立德和审美共同发展。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体验性为美术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和契机。
期刊
现今,由于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用于太阳能转换的光电化学(PEC)电池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产氢技术,通过类似于阳光自然光合作用将储量丰富的太阳能转化、存储为清洁氢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在众多的光电极催化材料中,钒酸铋(Bi VO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本低廉、耐光腐蚀等优势,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光阳极材料;另外,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Bi VO4具有较窄的带隙(2.4-2.
学位
随着矿山开采向深部发展,所面临的开采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地压灾害愈加明显。本文以山西某矿1303(上)工作面采集的煤岩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含水率的试件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及声发射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下煤岩的破坏特性、力学性质及声发射规律等,建立新的冲击倾向性分类标准,同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开展煤层注水参数优化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可为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提供参考。
学位
在低C/N城镇废水的生物脱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机碳源不足的问题,导致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无法完全还原为氮气,从而影响出水水质中氮的达标。为了有效解决低C/N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出水氮超标的问题,人们致力于寻找环保、廉价且易于操作的解决措施。近年来,新型缓释复合固体碳源因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其能更好地提供生物脱氮反应所需的有机碳源,增强脱氮效率。本研究以常见的农业植
学位
随着电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开发出高容量、高倍率和长循环的锂离子电池迫在眉睫。硅材料由于理论比容量高(4200 m Ah·g-1)、工作电位低(0.4 V vs.Li/Li+)、储量丰富等优点成为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体积膨胀大和导电性差等问题阻碍了它的商业化应用。将其与导电性好和柔韧性优异的碳纤维复合可以缓解问题,并且可以免除粘结剂、导电剂等非活性材料的使用,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复合方式。因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