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打+NP”研究及其国际中文教学

来源 :王婧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义动词“打”和名词宾语的组合“打+N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动宾搭配结构。该结构具有高频的使用率、极强的能产性、十分灵活的用法和意义丰富的习语用例。自身性质的复杂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二语学习者在实际运用“打+NP”进行语言表达时很容易出现偏误,同时“打+NP”丰富的意义和用例如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合理的安排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在汉语本体研究和国际中文教学研究方面,“打+NP”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打+NP”结构本身和“打+NP”相关的二语教学的内容,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选择“打+NP”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前人对于“打+NP”所做的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思路、研究的重难点、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打+NP”的结构形式和语义搭配,用“组合”和“整合”的观点分别分析了“打+NP”的结构形式,梳理了动词“打”的义项,重点分析了“打”与非受事类宾语的搭配。第三部分从“组成部分”和“结构整体”两方面分析了“打+NP”具有能产性的原因,构建了“打+NP”的认知语义网络。第四部分是对于“打+NP”的偏误分析和基于偏误分析提出的教学应对策略,归纳概括了“打+NP”的偏误类型、产生原因等,面向“汉语教材”和“教师”两个主体提出了教学建议。第五部分是“打+NP”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整理了标准性文件、汉语教材、面向留学生的工具辞书中的“打+NP”,并确定了不同阶段“打+NP”的教学内容,以初级阶段“打+NP”的教学为样例做了教学设计。第六部分结语归纳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思考了文章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时间序列预测是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何根据多元观测变量的历史数据,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预测最关注的变量在未来时间段的取值并降低预测误差,成为关键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提出并探讨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混合编解码预测模型(Mixed Code-Decode based on Attention,MCD A),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多元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噪声干扰问题,本文通过小波软阈值去噪处理,使
学位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由微波发射分系统和接收整流分系统组成。接收整流分系统中整流电路的转换效率尤为重要,然而其极易受到输入功率(接收天线收集到的微波功率)和负载阻抗变化的影响,因此,难以保证整流电路的高效率工作。同时,接收天线和整流电路需要组成阵列才能获得更高的功率,但通常采用接收天线和整流电路共地的方式,这导致直流合成方案单一,仅能采用并联形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现有整流电路的基础上,开
学位
连词属于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却是体现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些语义、语法、语用相近似的连词,并且使用频率都很高。这些相近似的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为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词,目前学术界对此类虚词的研究较为稀缺,且多从孤立的角度对某一个词展开研究,没有系统的对比分析。故本文选取三组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为研究对象,从该三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的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学位
汉字难认、难读、难写,是留学生在习得汉字时普遍的阻碍。汉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复杂表意文字,对外汉字教学应遵循汉字自身特点,以部首出发,建立更为完善的对外汉字教学体系。学者对“酉”构件字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对《说文解字》“酉”部字的本体研究上,涉及构形、字源、语义等。但鲜有人将“酉”构件字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相结合,尤其是偏误教学尚未得到关注。第一部分,在汉字构形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说文解字》的训释
学位
汉语反事实条件句是一类特殊的假设性复句,这种句子的前件或后件描述的事件在现实中并未发生,因而是与事实相反的。留学生在学到这类假设句时,容易在句子的理解及运用上产生疑惑。通过调查国际中文教育现有大纲和教材中反事实条件句的等级及形式,抓取典型句式进行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分析,从而探究出汉语反事实条件句蕴含的可能世界、因果关系及动力机制,讨论反事实思维与情绪的关系,最后基于前期得出的科学认识,提出反事实条
学位
极性程度补语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补语,通常用于形容词和动词之后,主要作谓语,表示某种事物的特性或状态已达到极高的程度。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极性程度补语经常被使用,因此,成为汉语学习者不可避免要掌握的一项内容。然而,由于其语法规则复杂,很容易出现偏误。现而今,关于极性程度补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语言学家对其语言本体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在对外汉语教学层面却成果寥寥。本研究根据极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逐渐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微课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汉语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综述法、课堂观察法、内容分析法、归纳法等对对外汉语初级语法微课教学进行研究,拟探索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初级语法微课教学方法。首先对初级汉语语法微课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微课具有短小精悍、
学位
2021年7月,《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简称《等级标准》)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新时期的到来。《等级标准》创立的“三等九级”新范式为汉语水平知识制定了全新的量化指标。但在词汇方面,《等级标准》并未对兼类这一教学重难点作明确处理。因此,以《等级标准》为取词范围,对汉语兼类中最常见的双音动名兼类词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汉语动名兼类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词义派生
学位
在对外汉语学习中,颜色词和熟语作为重要学习内容贯穿初、中、高级各学习阶段,并在各阶段呈现不同特点。与此同时,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熟语无论是语义还是文化内涵,都表现出一些差异性,这些差异也是两种文化认知和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颜色词熟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极其丰富。但现有对外汉语教材以及相关汉语、英语和汉英互译词典,对汉英颜色词熟语背后文化内涵的梳理却很不多见。对颜色词熟语文化意义的阐释,一方面能够满
学位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石,现代汉语视觉行为动词是根据词语意义和特征划分的一个动词小类,该类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尚存空白之处。汉语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该类词时容易产生各类偏误,从而影响其准确使用汉语进行交际以及顺利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因此,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对视觉行为动词进行系统性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以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出现的视觉行为动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本体研究、教材分析以及偏误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