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埋管对断层蠕滑错动的适应性与外压稳定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引调水工程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对引调水管道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下埋管,即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由于可以利用围岩分担部分内水压力以减小钢衬厚度的特点,提高了大型钢管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引调水工程中。长距离引调水管道经过的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很多情况下难免要跨越活断层,断层蠕滑错动产生的永久变形将对地下埋管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威胁。此外由于地下埋管将承受灌浆压力、外水压力等多种外压作用,钢管易发生失稳事故。因此研究地下埋管对断层蠕滑错动的适应性,以及地下埋管在外压作用下的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某实际工程,依托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地下埋管设垫层和设伸缩节对断层蠕滑错动的适应性,以及地下埋管在外压作用下的屈曲稳定。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设垫层的地下埋管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断层蠕滑错动下的受力特性,并研究断层错动量、断层错动位移模式、回填混凝土节段长度及垫层厚度对地下埋管变形与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铅直向上的断层蠕滑错动下钢管发生了“S”状弯曲,在断裂带与断层上盘、下盘交界处,钢管和回填混凝土均出现较大的轴向和环向应力,钢管与垫层、回填混凝土节段间接触均明显脱开。随着断层错动量的增加,钢管位移与应力基本呈线性增大,回填混凝土应力及各接触面开度也逐渐增大;而回填混凝土节段长度对地下埋管的影响不大。总体而言,地下埋管设垫层对断层横向蠕滑错动的适应性较好,而在沿管道轴向的断层蠕滑错动下,钢管轴向应力水平仍然很高,且在轴向压缩位移模式下的钢管各类应力均大于轴向拉伸位移模式下的应力。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大,钢管各类应力及回填混凝土轴向应力最值均逐渐减小,但在垫层厚度达到30mm后效果明显减弱,综合考虑建议垫层厚度选择30~50mm。(2)研究地下埋管设伸缩节对断层蠕滑错动的适应性,分析设伸缩节的地下埋管在断层蠕滑错动下的受力特性,并研究伸缩节轴向刚度和伸缩节数量对结构的影响。在沿管道轴向的断层蠕滑错动下,伸缩节吸收了部分钢管由于断层错动而产生的轴向位移,钢管的轴向位移和应力明显减小;在铅直向上的断层蠕滑错动下钢管和回填混凝土的应力在伸缩节附近均明显减小。总体而言,地下埋管设伸缩节对适应断层的轴向及横向蠕滑错动均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随着伸缩节轴向刚度的减小,钢管的轴向位移变化量和各类应力均逐渐减小;伸缩节数量越多,钢管轴向位移曲线越平缓,各类应力水平也越低,越有利于钢管适应断层的蠕滑错动。(3)对带加劲环地下埋管进行外压稳定的有限元屈曲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带加劲环地下埋管,钢管临界外压随初始缺陷幅值的增加基本呈线性下降;随初始缝隙值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但当初始缝隙值增大至钢管半径的万分之十后,钢管临界外压与无回填混凝土的明管方案相同。钢管临界外压随加劲环高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但在加劲环高度达250mm后基本保持不变。当加劲环间距与钢管半径之比在0.8~1.2之间和大于2时,钢管临界外压的变化也不大。通过有限元法可知加劲环在管壁屈曲失稳后才可能发生失稳,可不用单独校核加劲环自身的抗外压稳定。因此地下埋管若考虑设置加劲环,加劲环截面尺寸可直接根据施工安装条件确定,再由加劲环间管壁的临界外压来设计加劲环间距即可。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探讨不同病理等级胶质瘤的预后相关分子,期望可为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找到具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使用 WGCNA(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在TCGA(The Cancer GenomeAtlas)胶质瘤测序表达数据和 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表达差异合并数据集中挖掘与弥漫性胶质
国家认同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核心要求。基于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探究教育对公民国家认同感的影响以及媒体使用的中介效应,发现受教育水平与国家认同感显著正相关,大学本科学历个体的国家认同感最强,研究生学历个体的国家认同感相对较低。官方媒体能够有效地提升公民的国家认同感,而外国媒体则对国家认同感起到弱化作用;使用非官方媒体频率越高,个体的国家认同感越强,但对非官方媒体的信任与国家认同感不存在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柴油机在商用车、农业机械等多种领域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随之带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多采用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将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去除。为了实现对DPF的实时、准确监测,保证DPF正常可靠工作,避免排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超标,对能够满足排放法规的新
高镍三元层状氧化物,如Li Ni0.8Co0.1Mn0.1O2(NCM811)和Li Ni0.8Co0.15Al0.05O2(NCA),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的优势,是现阶段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然而,高镍层状氧化物正极在高脱锂态下容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导致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表面岩盐相的生成,以及活性颗粒形貌和结构的破坏,从而引起电极容量的快速衰减。为了抑制表面副反应,人们提出了多种稳
混凝土结构在氯盐侵蚀环境、尤其是海洋环境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便是突出的耐久性问题。为了延长氯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后期由于结构失效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成本,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维护管理,尽可能得延缓恶劣环境造成得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氯盐侵蚀环境下的耐久性问题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维护管理等课题已经成为目前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工预应力混凝土结
研究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在局部晚期(ⅡB-ⅢB)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中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并比较新辅助化疗后同时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与直接同时放化疗两组患者的预后,为患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人的综合治疗
石墨烯有望作为硅材料的补充,成为后摩尔时代电子器件发展的重要角色,在新一代晶体管研制中占据突出地位。本工作采用机械剥离的单层石墨烯作为沟道材料,并将其转移至图案化衬底上,完成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GFET)的制备。研究了不同结构衬底下GFET的输出转移特性,并探究了器件击穿后的电学特性。此外,利用石墨烯/二硫化钨(WS2)复合材料制备
目前,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主要威胁。尽管药物治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许多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正在迅速发展,但是靶向性差、毒副作用明显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基于细菌的肿瘤治疗策略,因其对肿瘤微环境中缺氧、富营养化和免疫豁免的特异性靶向而展现出巨大的优势。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工程细菌被广泛用于表达细胞毒性药物、抗体、抗原、酶和细胞因子等治疗性分
汽车行驶过程中,有大量能量随发动机排气排出,使得燃油能量利用率低,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基于塞贝克效应的温差发电技术可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具有无噪声、无化学反应等优点,成为余热回收的良好途径。因此,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余热回收、工业废热余热回收及汽车排气余热回收中。然而,太阳能热、工业废热及汽车排气余热,都具有温度变化频繁的特点,这会对温差发电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
随着能源危机与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峻,优化燃烧模式和寻找清洁替代燃料已成为现阶段内燃机节能减排的研究重点。甲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动机替代燃料,具有合成途径多、含氧量高、抗爆性好和硫含量为零等优点。此外,还可通过发动机排气高温将甲醇裂解为主要由氢气和一氧化碳构成的甲醇裂解气(Dissociated Methanol Gas,DMG),回收部分排气热量,进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甲醇掺混甲醇裂解气形成“醇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