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中来客”到“闽南著姓”--漳浦蓝氏与明清政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畲民自唐宋以来便活跃于东南地区,他们过着刀耕火耘式的游耕生活,而在讲求华夷之辨的古代中国,畲民受到汉民的歧视与排挤,很自然地成为边缘族群。不过,在随后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畲民与东南地区的汉民不断进行着交融,而漳浦蓝氏亦融入其中。自明朝开始,漳浦蓝氏已逐渐开始向耕读齐家式的生活转变,并适时构建起自己的宗族世系,努力消除家族进阶的障碍。在崇祯年间,漳浦蓝氏培养出了像蓝铭球这样的文臣名士。然而,随着明朝的灭亡、蓝铭球等人的殉国,蓝氏的上升势头被打断,其身处边缘群体的命运并没有大的改观。  明亡清兴之际,地处东南的漳、泉、潮等地成为清郑几方势力争夺的核心区域。在双方长期的角力当中,明郑不断衰落,清朝则依靠国家力量和灵活的招抚策略逐渐扭转不利局面,闽台地区的民众与盗寇势力大多投向清政府。此外,耿藩在闽地对民众施以残暴的统治。因此,当闽地生变之时,漳浦蓝理排除万难投靠清军,很快便成长为清朝的一员虎将。由于康熙统治初期,较为复杂的国内政治环境,康熙为稳固疆域统治,用人不拘一格,绿营将领开始崛起。而蓝理因在平台战役的勇武表现,得到康熙帝的赏识,被委以重任,为清初王朝大一统做出了贡献。  蓝理之后,蓝廷珍成为漳浦蓝氏的核心人物。他的成长一方面源自于蓝理的提携,另一方面则源于国家对东南海疆的经略。他于闽浙沿海捕盗成名,在平定台湾朱一贵叛乱后成为雍正朝最重要的水师将领。蓝廷珍相比于蓝理,开始更加注重对家族读书风气的引导。继蓝廷珍之后的蓝鼎元,因其深厚的理学素养、杰出的才能以及对清朝治理台湾的贡献,被世人称为“经世良才”、“筹台宗匠”。蓝鼎元治世良才的形象,使蓝氏进一步摆脱了当地士人对武将家族拥有弁耠气习的固有认识,成为蓝氏由武入文的关键人物。  清政府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显得既谨慎而又灵活。清政府为了实现对东南地区的有效控制,康熙年间通过“粮户归宗”的赋役改革使明中后期以来逐渐失控的东南社会重新进入了王朝控制范围,而漳浦蓝氏亦借助这一国家制度改革获得了合法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之上,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坚持“以汉化夷”的思想,另一方面推行文武并行的国家策略,凸显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政策,实现了对疆域的有效控制,漳浦蓝氏在此氛围下凭借军功实现了族群和社会身份的双重转化。至清朝中叶,漳浦蓝氏家族确立了闽南著姓的地位。  明清时期漳浦蓝氏的发展转型为观察明清政权下的闽台社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以家族的“小历史”见证国家与社会的“大历史”,通过呈现漳浦畲民蓝氏、闽台社会以及国家三者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凸显清朝在统一东南疆域过程中内亚因子所发挥的有效作用,进一步揭示明清闽台社会的发展变迁历程。
其他文献
期刊
《建康实录》是唐代史学家许嵩的编年体著作。全书记事上起东汉兴平元年(194年),下至陈后主祯明三年(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共20卷,近48万字,分为吴4卷、东晋6卷、宋4卷、齐
七国之乱是西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诸侯王叛乱,它的平定对汉代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西汉王朝建立后以亡秦为鉴布施仁义,求得人心安定,在政治上分封诸侯王拱卫王室,经济上采取无
期刊
期刊
温州地处浙省东南,近代以前为一个“环海阻山”相对封闭的区域。及至1877年温州开埠,近代交通工具驶入沿海、江河及内陆地区,温州区域交通真正走上现代化道路。本文以1877至1938
简述了国产滚筒式大颗粒尿素装置的工艺流程及原理,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工艺操作和设备的改进,生产连运时间由10多天提高到2个多月,解决了造粒塔负荷重的问题.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