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装工业化技术在传统农村住宅改造中的应用——以苏南地区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hai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经历着演变更替,传统的农村住宅模式越发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求。这种无法适应逐渐导致了传统农宅价值认知的边缘化,以至传统农宅很难在村落更新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重视。现有的农村建设模式主要注重经济、效率与公平,大规模拆建与平均主义规划实现了短期内乡村居住环境品质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自古延续的地方建筑传统文化伴随着旧建筑的倒塌戛然而止,农村丧失了基本的地域识别性。如何让传统农宅重新适应时代需求并在新的乡村环境中再生,如何兼顾农村更新中的功效与文脉问题,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动机。  自现代建筑运动以来,建筑工业化的理念与技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实践,至今已渐趋成熟,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与市场运营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解决城市紧缺住宅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纵观建筑历史,建筑工业化技术鲜有应用于农村的实例。工业化以标准化、批量化为特点,建筑生产管理体系化;农村则以自主化、自发性、差异性的建筑方式为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工业化技术与传统农村建筑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建筑工业化理念由昔日全建筑标准化的金规铁律,向部分标准化并追求用户选择性的技术方向发展。SI体系住宅就是该方向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其将建筑体系分为支撑体与可变体的理念使得工业化技术获得了实现差异性的可能。基于此,本文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农村住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SI住宅体系下的内装工业化技术在传统农村住宅再生更新中的运用,提出了内装工业化的技术工法在针对传统农村住宅中的对应转换,阐释了内装工业化方法在农村住宅改造策略中的技术优势,并进一步论证了该方式的实际操作性。  本文首先从SI建筑体系与内装工业化技术的研究综述出发,梳理了内装工业化的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其次,对苏南传统农村农宅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农宅建筑问题与普遍的农民需求。然后详细阐述了内装工业化技术体系在传统农村住宅改造语境下的转译与重构,提出了针对传统农宅的内装工业化技术与部品体系集成。在此基础上,论文最终通过示范项目的实例设计研究,进一步深化了技术应用与实施的细节,并对研究成果及时加以信息反馈。
其他文献
闽南盛产石材,且沿海地区湿度大,建筑对防潮、防雨的要求较高,石材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中。留存至今的宫庙、祠堂和民居等传统建筑的石作部分,体现了极高的技术与艺术水
课题以城市公园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它是“环境设施”的一个门类。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求提升城市形象与特色;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从而催生了“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口老
郑州是中国重要内陆型中心城市,自改革开发以来各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更是有目共睹,现如今发展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再次迎来更新、更多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受到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建筑行业作为世界范围的高耗能行业,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自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首先开始设立BREEM绿色
学位
随着我国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正处于大建设当中。然而,城市的同质化,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越来越使人明显的感受到城市的特色在消失。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人眼适应的公路隧道入口段亮度研究》(项目批准号:50908240)、《视觉理论在公路隧道照明节能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50878217)以及重庆市
本文以空间关系为基础首先通过梳理现有的单体和群体混合居住建筑的空间关系呈现策略,说明居住在混合居住建筑空间关系建立方面的作用,以及现有的两类混合居住建筑存在的问题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环境“量”的扩展迅速,缺乏“质”的提高,引发了诸如城市生态破坏、景观特色丧失、公共空间缺乏、空间活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环境问题。城市
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逐渐从工业时代的“生产城市”向现代的“消费城市”转化,如何解决城市中残留的旧工业建筑成为了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寻求探讨解决城市旧工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