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MgAl2O4催化剂的制备及NO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能够得到更广泛有效的利用,从而更好地治理汽车尾气中地NO污染,本文以价低廉、资源丰富的Cu作为主要活性组分,取代目前商品催化剂所用的Pt、Rh、Pd等稀有贵金属,催化汽车尾气中的CO还原NO为N2,既可以在不添加外加还原剂的情况下有效净化NO,又可以除去其中一部分CO污染物。由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工作温度范围宽,且工作温度频繁高低循环变化,要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热震性,我们又选择了MgAl2O4尖晶石作为制备催化剂的载体。MgAl2O4尖晶石晶格表面同时具备酸碱两性活性中心,高温下本身对CO还原NO具有一定的活性,有效增强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高温性能。通过将Cu原子或晶粒束缚在MgAl2O4尖晶石晶格表面,大大增强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稳定性,通过利用CuO还原后晶格表面氧空位将吸附NO转变为N2O,大大加速了反应进程,提高了目标产物N2的选择性。通过综合测试,Cu-MgAl2O4催化剂在催化CO还原NO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为了揭示催化剂高催化活性和高热稳定性的来源,我们利用XRD、XRF、XPS、TEM、HAADF-STEM、同位素标记、原位FT-IR、DFT计算等方法对所制样品组分、形貌、结构和价态进行了系统地表征和分析。根据表征和分析结果,我们对Cu-MgAl2O4系列催化剂催化CO还原NO的基元步骤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简单调节pH值将MgAl2O4尖晶石前驱体的部分Mg离子替换为Cu离子,最后在空气氛围中800℃下煅烧2 h制备出了一种单分散的Cu1O1-MgAl2O4样品。将样品在原料气2.6vol%NO-2.9vol%CO-He的气流中700℃预处理得到了Cu单原子催化剂Cu1-MgAl2O4。在固定床催化剂评价装置上Cu1-MgAl2O4对催化CO还原NO表现出了高于贵金属Pt/CeO2的催化效率,且具有很高的催化稳定性。经过表征分析和DFT计算,我们发现Cu1-MgAl2O4高的催化活性和N2选择性是由于催化剂中与Cu结合的氧原子参与了吸附CO的氧化,使反应活化能降低,留下的氧空位促进了吸附的NO转化为N2O进而分解为N2。催化剂的稳定性主要归功于稳定的MgAl2O4尖晶石晶格对Cu原子的约束作用使得处于高能量状态的单分散Cu原子难以发生迁移长大,从而避免了因晶粒长大或烧结而使催化剂失活。2.为了进一步提高Cu1-MgAl2O4多相催化剂催化CO还原NO的活性,本文通过增加催化剂中的Cu含量制备了同时具备表面Cu单原子结构和Cu纳米颗粒结构的一系列Cu-MgAl2O4复合催化剂。通过催化CO还原NO性能测试,10%Cu-MgAl2O4(理论摩尔比Cu/Mg/Al=1:5:10)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低温活性、N2选择性和优良的催化稳定性。通过表征,我们发现10%Cu-MgAl2O4催化剂相对于Cu1-MgAl2O4表面单原子Cu含量大为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低温下吸附CO的氧化和吸附NO转化为N2O,从而使催化剂活性和N2选择性得到显著提升。而表面单分散Cu原子的存在可有效增加Cu纳米颗粒的分散度,并限制Cu晶粒迁移长大,从而使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1原理二氧化碳和甲烷的不同吸附特征可以用于封存二氧化碳并且提高不可开采煤层中甲烷气体回采率。在5-8个大气压力下,一吨煤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30-35立方米。使用适当的压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格局的变化、公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加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公众迫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愿望愈发强烈,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也愈发多元化。其中,公众通过电视问政等平台参与政治生活,并借此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属于最为典型的参政议政渠道。为了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六安市电视台“问政一把手”栏目应运而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该栏目通过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知情权、表达权
“课堂生活”概念的提出,意在使师生共同建构具有特殊意义、焕发生活色彩、凸显生命价值的课堂。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角度,需要做到:赋予书本知识生活意义,实现“三重沟通”;激活
目的:探讨—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诊治方法。方法:自1993年3月-2004年11月共收治16例—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患者,其中11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包括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正> 为治疗慢性肾炎患者出现的顽固性的蛋白尿,我院采用“消蛋白尿”粥配合临床以治疗慢性肾炎,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在降低尿蛋白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特介绍如下:1.“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发展愈发重要,汉语教学界也开始关注起语言、文化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或说文化教学部分更是汉语教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