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儒家的基本文献,其在历史上产生过较为深刻、广泛的影响,到今天仍被人们所重视。自汉以来,对《孟子》的研究者颇多,亦颇有成果,并形成了一个瀚博的系统——《孟子》学。汉以来经学的不断发展,孟子地位的提升,理学的兴起,朱熹注《四书》,《四书集注》入科考内容,使更多的学者更加关注《孟子》学。就中国古代经学发展而言,汉、宋、清处于三个高峰期,元、明相对而言处于低谷,如皮锡瑞所云:“论宋、元、明三朝之经学,元不及宋,明又不及元。”①因此,受“空疏学风”所掩蔽,学者对明代经学关注程度不高,明代《孟子》考据学更加受冷落。然明代《孟子》考据学是中国《孟子》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有一定的成就,又有一定的影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全面考察明代《孟子》考据学的状况、实事求是展示明代《孟子》考据学的成果、客观评价明代《孟子》考据学之得失,还明代《孟子》考据学本来面貌,既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明代前、中、后期,《孟子》考据学发展呈上升趋势,在明代99种考据学著述中,中期36种,后期51种,前期仅12种。季本、杨慎、陈士元、郑明选、郝敬等明代《孟子》考据学之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著述也都出自中、后期。本文以明代《孟子》学专门著述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梳理明代《孟子》考据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考察明代《孟子》考据学的宏观走势、关注重点,同时平议明代《孟子》考据学之特色与缺失。主要采用考、论结合,宏观剖析与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展示明代《孟子》考据学的真实全貌。明人考《孟》,广泛涉猎,但重点也较为明显,主要关注:一是关涉孟子其人的考证,重点考证孟子生卒年月、师承、游历;二是对《孟子》其书的考证,主要涉及《孟子》的作者、名物训诂与典章制度及《孟子》外书的考辨。影响较大的著述有:季本的《孔孟事迹图谱》、杨慎“孟子考”、陈士元《孟子杂记》、郑明选的“考孟”、郝敬的《孟子说解》等。明人考《孟》,具有考证内容较为广泛、专题研究较为兴盛、体例上推陈出新等特点;同时也明显存在简单重复考证和考证不够深入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