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单胞菌中3-羟基苯甲酸和4-羟基苯甲酸代谢机理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sfyturn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单胞菌是一类重要的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能产生一种称为菌黄素的黄色色素。菌黄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是由pig基因簇负责完成,其中的xanB2基因参与产生一种扩散因子DF(diffusible factor)用于调控菌黄素生物合成。我们前期结果表明:DF是3-羟基苯甲酸(3-hydroxybenzoate,3-HBA),其参与菌黄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为模式菌株,主要对XanB2的催化机制及其催化反应产物3-HBA和4-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ate,4-HBA)的代谢机理展开研究。对xanB2基因敲除和过表达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Xcc可通过XanB2产生3-HBA和4-HBA两种代谢产物。体外XanB2蛋白与分支酸共孵育结果也证实XanB2是一种独特的分支酸裂解酶,可催化底物分支酸裂解生成3-HBA和4-HBA。进一步的外源化合物添加试验表明:3-HBA主要参与菌黄素生物合成,4-HBA则主要负责呼吸链辅酶Q8的合成。点突变和功能域分析显示XanB2包含3个功能域。其中,氮末端区域I影响4-HBA的生成,碳末端区域III影响3-HBA的生成,中间区域II则对两者皆有影响。因此,XanB2是连接上游分支酸形成的莽草酸途径与下游菌黄素和辅酶Q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将Xcc接种至外源添加4-HBA或3-HBA的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该菌仅可降解4-HBA。生物信息学发现Xcc含有一个4-HBA降解基因簇。其中,XCC0356基因编码4-羟基苯甲酸3-单加氧酶催化4-HBA形成原儿茶酸(Protocatechuate,PCA)。敲除该基因会阻碍Xcc对4-HBA的降解,但并不影响Xcc对PCA的降解。缺失XCC0356基因可造成Xcc对植物寄主的致病性有所下降。转录水平测试亦发现该基因仅响应于4-HBA的诱导,对PCA则无响应。PCA的邻位开环降解途径由XCC0364至XCC0371基因所编码的降解酶来完成。对其中关键基因进行分析发现:XCC0364和XCC0365共同编码了一个较为独特的β-酮己二酸琥珀酰CoA转移酶;XCC0367和XCC0368则共同编码了一个原儿茶酸3,4-双加氧酶。转录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个基因均响应于4-HBA和PCA的诱导。其相关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对植物寄主的致病性亦有所下降。此外,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敲除回补试验推测XCC0355和XCC0373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4-HBA的降解。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及相应分子生物学试验,我们发现Xcc中存在两个与3-HBA和4-HBA外排相关的转运体,分别是四组分的XCC4168-XCC4171和三组分的XCC1398-XCC1400。在外源添加2 mM 3-HBA或1.5 mM 4-HBA的培养体系中,敲除转运体XCC4168-XCC4171显著影响Xcc的生长,而敲除转运体XCC1398-XCC1400后,Xcc生长则无明显变化。对两者进行双敲除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套转运体存在协同作用,但前者对3-HBA和4-HBA的敏感性远高于后者。除了3-HBA和4-HBA,两套转运体对镰刀菌酸、水杨酸、苯甲酸等化合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敏感。对两者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其相关缺失突变体菌株对植物寄主的致病菌均有所下降。另外,依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转录水平的试验数据,我们推测Xcc中可能包含两个参与3-HBA和4-HBA摄取的转运蛋白。除上述研究外,鉴于目前菌黄素的合成机制研究仅集中于pig基因簇中的xanB2基因,为今后更好地理解该色素合成机理,在此我们对该基因簇中其他基因亦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逐个敲除菌黄素合成基因簇所含基因并对所得突变体的色素及3-HBA和4-HBA产量进行分析发现:除XanB2以外,受测的18株单基因敲除突变体株中还存在13株突变体的色素表型受影响,9株突变体的3-HBA和4-HBA的含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存在差异。此外,我们还发现上述突变体菌株对植物寄主的致病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较为全面系统地勾画出了Xcc中3-HBA和4-HBA在合成、降解及转运方面的网络框架,同时初步分析了菌黄素合成基因簇中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该菌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及其黄色素合成相关机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传统的材料刚度求解方法需要进行一系列标准试验,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材料和时间成本。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并且降低实验成本,本文进行了基于单次实验的刚度参数反演识别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实验配置的优化设计,使用单个试件进行单次加载完成对全部刚度参数的同步求解。本文通过结合全场应变测量技术和全局优化算法对基于单次实验的刚度参数反演识别方法进行了优化,对适合进行刚度参数求解的实验类型和处理参数进行了求解,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d composite,简称CNTRC)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简称FRC)构成的混杂层合结构。用碳纳米管替代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在现有的制备工艺技术条件下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工程应用方案。由于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在厚度方向梯度排布,因而进一步提高了结构
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将视觉传感信息引入机器人控制闭环,从控制系统外部感知系统的状态,在视觉空间中描述整个任务,将视觉特征集从初始状态引导至期望状态,从而完成控制目标。无标定视觉伺服在摄像机参数未标定的情况下完成这一过程。现有工作针对各种具体视觉伺服任务提出了不同特征集,达到不同任务效果,也有部分工作提出一般的理论,评价不同特征集的性能。任务可完成是提升其性能的前提,因此需要一般的系统性理论,从视觉伺
形式化验证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题之一;等价验证是形式化验证中一个主流领域;互模拟等价验证作为等价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始于上世纪下半叶。互模拟等价验证研究关注的模型大都是无限状态系统,而多数无限状态系统都涵括在一个一般的框架——进程重写系统(Process Rewrite Systems,PRS)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大量在进程重写系统上互模拟等价验证的工作,主要分成互模拟等价性、互模拟正
图像分类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对图像分类的研究可以促进网络图像检索、视频监控和图像场景理解等实际应用的发展。图像分类既有静态图像分类,也有动态图像分类。静态图像分类含人脸识别、场景图像分类和图像目标识别等,动态图像分类指视频内容分类。图像分类的精度不仅受提取的特征影响,而且还取决于其采用的分类算法。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算法(SRC)在人脸识别领域的成功应用,引起了大量从事图
研究背景与目的胰岛β细胞量受胰岛β细胞大小、增殖、新生和凋亡动态调节,其在维持机体葡萄糖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机体的糖代谢需求增加时,胰岛β细胞量也相应的增加。当机体胰岛β细胞量扩增无法满足机体糖代谢需求时,糖代谢就出现异常。成年后胰岛β细胞的增加主要通过增殖途径,因此胰岛β细胞的增殖机制研究成为今年的一个研究热点。胰岛素、葡萄糖和生长因子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的重要营养素,而mTORC1信号作为
对称矩阵C称为完全正矩阵,若存在非负矩阵U使得C=UUT.完全正规划在组合优化,数理统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与完全正规划相关的若干问题.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我们简要介绍了完全正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完全正矩阵的判定问题是NP-难的.完全正矩阵的填充问题更为困难,是矩阵领域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个半定松弛等级算法,并讨论了算法的性质.当部分矩阵所有
随着图像特征编码在目标显著性计算、图像分类和人体再识别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在真实场景中理解和分析图像内容的能力越来越智能化。目标显著性计算核心思想是利用算法模仿人眼视觉显著性功能,目的是检测图像中吸引人视觉系统的感兴趣区域。图像分类是图像理解重要研究方向,任务是按照图像的内容把图像分成不同类别。人体再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是在多个不同的摄像头中识别特定的人。近年来,
中微子物理是高能物理领域最前沿的方向之一。中微子振荡也是迄今为止实验上直接观察到的唯一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现象,为新物理提供了突破口。中微子振荡由三个混合角,两个质量平方差以及一个Dirac相位角δcP描述。在大亚湾实验之前,最后一个混合角θ13还未被实验测得。而θ13的大小决定下一代测量未知参数δCP和质量顺序的实验设计,对我们完善对中微子的了解至关重要。可以说,θ13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跨膜蛋白质的膜内水解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而γ-分泌酶底物的水解过程则是一个受调节的膜内蛋白质水解过程。研究发现γ-分泌酶底物同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淀粉样前体多肽APP可以影响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发展,而NOTCH则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因此,研究γ-分泌酶调控的膜内蛋白水解过程对膜蛋白的功能至关重要,发现其新型底物以及研究其全局性底物特性可能会丰富对γ-分泌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