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法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卡雷和基亚为形象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使比较文学形象学成为一门研究异国形象、探究异国形象形成与发展的学科和批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领域已经大为扩展,除了关注异国形象之外,异国形象与本土形象、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等互动关系研究是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大江健三郎是当代日本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日本甚至世界文坛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195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奇妙的工作》开始至1967年发表《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止,这十年的创作经历使作为作家的大江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甚至到达了文学创作的巅峰,因而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将这十年的文学创作视为大江早期文学创作阶段进行整体研究。在大江健三郎创作的《人羊》《饲育》《感化院少年》《我们的时代》《迟到的青年》《哭号声》《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多部早期小说作品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异国形象。这些异国形象在小说中的运用,不单是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倾向的真实反映,也蕴涵着深刻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内涵。本文主要研究大江健三郎早期小说中三种较为突出的异国形象类型,以及这些异国形象与日本本土形象之间的互动关系,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引言梳理了大江健三郎从1957年至1967年小说创作历程,考察了国内外对大江早期小说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作了说明。第一章为“大江健三郎早期小说中的美国形象”。本章从大江健三郎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体验和个人经历入手,梳理了大江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探讨美国因素对他创作的影响;着重分析大江笔下的美国军人形象,这些形象包括残暴的美国占领军和被囚禁的黑人士兵两类,大江不仅对占领军的残暴行径进行了揭露,同时在双方的对立关系中,对作为“弱者”的日本民众的劣根性进行批判。在对黑人士兵与日本村民的动态关系中,可以看出大江对虚无、残酷的战争的痛恨和批判态度。再次,分析大江描绘的黑人聚居区形象,探讨暴力对人性的扭曲作用和蕴含在黑人民权运动下的时代危机。第二章为“大江健三郎早期小说中的朝鲜形象”。本章主要分析大江笔下的在日朝鲜人形象,这些形象包括朝鲜人部落形象、朝鲜少年儿童形象和战后朝鲜青年形象。大江对朝鲜形象的刻画不仅来自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源于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感,这些在日朝鲜人具有善良、团结、勤劳、具有经营头脑等特点,与战后日本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借助朝鲜形象,大江将战后日本人丑陋的人性和残忍的行为揭露出来,从而达到批判的目的。同时,作为他者的朝鲜形象同样反映出日本社会的诸多问题,如扼杀不同民族儿童的天性与友谊、使淳朴的朝鲜青年堕落等。第三章为“大江健三郎早期小说中的非洲形象”。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非洲形象并不是日本社会集体想象物,而是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的异国形象,属于乌托邦形象。这些形象寄托了大江健三郎对人类崇高品质的赞美和对日本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期许,同时也通过对比,反映出战后日本民众和社会中的诸多问题。与作家塑造的森林形象类似,大江笔下的非洲形象并非完全空想,大江借助这些形象,明确指出了人类只有积极行动才能摆脱现实的危机,真正到达美好的家园。结语部分总结了大江健三郎早期小说中的三类异国形象的创作特色和艺术价值,以及三类异国形象呈现出的对立与融合的两种互动关系及所呈现的思想内涵。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大江健三郎笔下的异国形象既是其立足边缘、审视主流的创作方法的体现,也蕴含着强烈的存在主义内涵,并最终借助作为异国形象的他者与自我的两种互动关系完成对战后日本社会和民族的批判,并为人类未来社会发展探寻积极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