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人》中的飞散意识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onyt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因他一生中发表过的唯一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而闻名。这部小说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本论文在总结梳理现有拉尔夫·埃利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探讨,即挖掘文本的飞散特色,从而揭示作者在深刻意识到本民族的文化危机及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的同时,开创了一种和美国黑人经历相匹配的独特文风。美国黑人文学从诞生时起,在其艺术和主题上就经受着同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趋势的斗争,许多优秀的美国黑人作家都往往身陷其中而困惑茫然。杜布依斯称之为“双重意识”。在《看不见的人》中,埃利森通过小说主人公追寻理想这一隐喻性的经历,关注了美国黑人的身份困境,并通过主人公在小说结束时最终象征性地返回地面暗示了一种飞散居民应该采取的生活态度。这就是飞散意识,一种和旅行﹑移居及混杂性有着天然的联系从而在当今的多元文化时代中游刃有余的概念。埃利森在他的文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展现了这种态度,《看不见的人》无论是从艺术上还是主题上都是飞散意识的集中体现。混杂性﹑表意性和双重声音是小说文本艺术手法上最突出的飞散特色。混杂性是小说语言层面上的特色,埃里森在运用居住国语言创作的同时,有意识地扭曲这种语言并通过大量黑人土语和民间材料的运用来使其混杂化。他还把本民族文化传统和黑人文本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特征—表意性和双重声音运用于小说中,以表现其在居住国社会中生存的两难处境及谋生策略。在主题上,埃利森在《看不见的人》中描绘了现代美国黑人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心理图景。通过展现主人公精神上从最初的混乱、到伪装、以及到最后的布鲁斯精神这一历程,也就是一段从困惑、逃避、到最终积极融入社会的过程,埃
其他文献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既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助推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具有深重的理论依据。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权的理论研究逐渐成熟,梳理、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已为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的基础性要
传播能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充分体现,传播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社会上下之间的沟通互动,有赖于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集聚和整合,有赖于传播理念
最近几年,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硝酸、电镀业排放的废气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我国对NOx的控制主
本课题研究了槲皮素预防癌症发生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在槲皮素预防癌症发生的研究方面,观察了槲皮素对苯并芘(B[a]P)引起的小鼠肺组织病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
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考察制造业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制造业服务外包会直接增加服务业的产出和就业,对其生产率的净效应不确定,但会间接促进服务业结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华经典重登我国文化教育舞台,经典诵读兴遍海内海外。研究者对十几年来的经典复兴之路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梳理出已有研究涉及的主要方面,从中发现该领域
婚姻法对约定夫妻财产制的规定表明了约定优先。但是,对约定的时间、内容、形式和效力等均未明确规定。本文从实践出发分析了现有约定夫妻财产制存在的不足,提出要严格规定约
纯碱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工业的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年产量约为300多万吨,同时排放碱渣大约60多万吨。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