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漠化是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是一种与沙漠边缘地区一样的脆弱生态环境,一旦石漠化形成就很难再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土地利用价值大大降低,之后如同人体里的癌细胞一样大量扩散,急速影响当地以及周边乡镇甚至邻近省市的土地生态健康。本文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东部岩溶地区作为研究区,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其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中下游、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一旦爆发大规模的石漠化演变那么中下游、下游的自然灾害将频繁发生,导致人畜受害,经济生态均受挫。笔者在多种技术手段支持下,获得了1988-2013年共6期的石漠化信息,通过数学模型和GIS的空间运算,对研究区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了以确定石漠化等级划分规范石漠化解译标准---提取石漠化相关因子分析石漠化演变方式研究石漠化发生原因提出石漠化整治方案为主线的技术路线,对涪陵的10个乡镇做了深入分析,针对研究区各乡镇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思路和整改方案。该研究区的石漠化土地从1988年2013年的总体演变趋势是趋于好转的,石漠化面积虽然没有明显减少但是石漠化程度是不断减轻的,非石漠化地区由先的慢慢增多到后来的减少,潜在石漠化面积持续增加,轻度石漠化在2005年有一个大幅下降后又慢慢增加,中度石漠化在2010年有个小幅度的向上波动外大趋势是减少的,重度石漠化和极重度石漠化的面积都是逐年降低的;在研究期主要的转变方式为反变为主,即程度深的石漠化土地向程度浅石漠化转变较多,而且都是直接从一种石漠化类型变为另外一种类型,很少有过度性的转变。从潜在石漠化地区直接转变为中度石漠化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主要是人为的过度开垦开发导致的环境突变;在研究期内发现非石漠化地区的演变总面积是十分小的,而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的变化占了总变化量的很大一部分;研究区里的不同乡镇由于发展定位不同,石漠化的形成和治理也有所差异,白涛、焦石这样的工业重镇必须加强监测,规范工业园区的垃圾处理流程,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站,决不允许工业垃圾的随意处置。石漠化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石漠化从研究到治理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需要的不但是对自然环境的监测还需要人们加大科学技术的普及,需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群众的积极配合;完善治理政策,加大防治力度,以恢复植被覆盖为重点工程,实施动态监测,建立监测点,针对不同地点具体分析,进行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