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堵水限排衬砌外水压力及结构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高水位岩溶地区的隧道应该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即“堵水限排”的原则,并结合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和万宜线八字岭隧道研究了岩溶隧道堵水限排衬砌外水压力计算及衬砌结构设计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利用解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渗流、应力联合作用下围岩处于弹塑性状态时各点应力、位移分布规律,并利用松弛区的概念推导了渗流、应力联合作用下最小围岩压力。 (2)基于推导的渗流应力联合作用下围岩应力、位移以及最小围岩压力的公式编制程序,详细分析了不同排放量下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围岩特性曲线以及围岩和支护结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排水量下围岩特性曲线不同,支护阻力也不同,不同排水条件下围岩有效切向应力和有效径向应力的变化很明显,排水对围岩应力以及支护体系受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利用PLAXIS软件进行渗流应力联合作用下衬砌结构受力分析,通过解析解、数值解以及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对比,得出一重要结论即在传统的隧道支护体系设计中,在全排时全然不考虑水的影响,而按无水围岩来进行设计是不安全的,而全堵时考虑全水头作用是足够安全也是完全必要的。 (4)针对高水位岩溶隧道的特点提出了“堵水限排”设计时隧道支护体系的组成,并建立模型推导了高水位岩溶隧道衬砌水压及排水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衬砌水压与排水量的关系以及注浆圈对于削减衬砌水压的作用,并为圆梁山隧道提供了合理的注浆加固范围。 (5)通过精心设计的室内试验并与解析计算、现场量测相对比系统研究了“堵水限排”下衬砌水压分布规律,得出重要结论即采用完全封堵措施不能发挥注浆加固圈对渗透水压的衰减作用,只有在考虑衬砌的排水性能即采取排水措施时才能发挥注浆加固圈对渗透水压的衰减作用,且对地层注浆有助于减小地下水排放的流量。但是不能通过盲目增加注浆圈厚度来达到降低衬砌水压的最佳效果,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的注浆圈厚度,以达到堵水效果好,且经济合理的目的。 (6)结合万宜铁路八字岭隧道研究了该隧道在高地应力以及高压富水条件下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并运用渗流力学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支护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高水位岩溶隧道断面优化应在综合考虑初始地应力场的作用、开挖后围岩的力学性态、衬砌受力状况以及经济性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支护体系设计一定要考虑注浆圈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阐明了渗流应力联合作用下围岩与衬砌的相互作用机理,指出了传统结构设计在全排时完全不考虑水的作用是不安全的。同时,提出了高水位岩溶隧道合理的支护体系构成和堵水限排时衬砌水压的计算方法,为高水位岩溶隧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成熟,钢结构应用的领域有了较大的扩展,其将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竞争对手。钢结构的次应力问题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限制
城市排水管道现行设计中,一般以自清流速作为管道设计最小流速来控制,最小流速往往仅根据污水管、雨水管或合流管在相应管径条件下提出一固定值,然后按单相均匀流动来处理。
地震是一种极其普通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由于复杂的地壳构造和不可直观的震源区,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答案。这就很难可靠地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以减少人员伤亡和
对梁的弹性冲击问题,已有的文献只考虑了截面翘曲变形,忽略了梁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应变,而这会使计算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本文采用ABAQUS显示计算模块中的实
我国是地震多发、也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木工程结构损伤、破坏甚至倒塌是震害的主要表现之一。大量的震害调查表明,节点破坏尤其是节点受剪破坏是框架结构发生震害
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是指将型钢骨架埋入混凝土中并配有一定受力钢筋的构件,其截面形式一般为T形、L形以及十字形。作为新兴事物,目前对于SRC异形柱的各种力学性能研究的较少
本文着重探讨不同结构参数和激励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振动的相关性问题,主要涉及隔震结构的最大反应及反应时程的相关性规律,具体内容如下:研究了简谐激励作用下共振区范围内结构
隧道通风技术是制约长大公路隧道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国内外研究表明,隧道通风所需费用与隧道长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增加,长大隧道通行后运营费用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所以开展长大
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最高,是引起水体色度的主要物质,而且被公认为是加氯消毒过程中生成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体物质。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基坑工程是一项综合技术性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岩土、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多个学科,虽然它是一项临时性工程,但其造价约占整个工程投资的三分之一。从基坑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