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视角的县域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分析模型研究——以江苏泗洪和福建上杭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我国公共教育服务非均等现象严重,尤其是广大农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时,城乡机会不均等的差异非常明显。此外,我国在长期规划实践中一直缺乏可普遍适用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标准,以至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调整工作就是简单化、形式化地大量撤减和盲目集中。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视角,研究县级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均等化问题,试图制定适宜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分析模型,这一研究具有突出的方法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  研究选取江苏泗洪和福建上杭两个县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分别代表东部地区平原和山地两种不同自然条件的县级市。全文包括四大部分,共分为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研究思路与研究综述,包括第一、二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区选择、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为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通过对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等基本概念内涵的界定,深入理解社会公平和正义理念的含义。研究综述从当前热点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标准和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技术方法三方面分别阐述。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理论与方法模型构建,包括第三章。本章在分析影响中小学布局的五个因素:自然地形地貌、设施服务半径、时间成本、区域人口密度、服务人口规模的基础上,以时间可达性作为衡量教育机会公平性的距离指标,以服务人口规模最大化作为满足规模效率公平的评价标准,分别建立时间距离模型和服务规模模型。通过时间可达性、可达频率、服务人口规模、人口时间距离等一系列指标,用于具体测度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的公平性,并构建了关于城乡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合理距离和优化规模的推荐指标。  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通过现场调研、部门走访收集现状数据,从县域总体和分乡镇两个层面,以江苏泗洪县和福建上杭为例,分别评价平原和山地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现状。受道路分布影响,平原地区的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呈网络状布局,山地则呈现树枝状。山地地区在坡度因素影响下,交通可达性普遍低于平原地区,自然地形是山地地区中小学设施布局非均等的主要原因。平原地区的布局非均等原因主要在于自然地形中河网水系阻隔和设施缺乏。  第四部分是布局优化建议与结论,包括第六章与第七章。分别从减少出行时间和提高服务人口规模两个角度,提出优化布局的主要原则。通过撤并、新增、保留三种调整方式,以泗洪和上杭为例,模拟以更少的设施服务更多人口的布局方案,进而对平原和山地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下的规划布局提出优化建议。最后,从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两方面,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建立了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空间定量分析模型,初步实现对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公平性衡量的标准化、空间化、定量化。主要创新点如下:  1、针对平原和山地地区自然条件区别,构建评价中小学布局公平性的空间定量分析模型。以学生出行覆盖区域面积的大小,作为评价布局均等化程度的空间指标,初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均等性评价体系。  2、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将空间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实现基本公共教育设施布局研究的定量化和空间化。
其他文献
201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贯彻执行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精神,与2010年的中考试题相比,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与试题的设计上,坚持稳中求变、稳中求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精神,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下面,笔者谈谈对这份试卷的认识。  一、根植教材,指导教学   《江西省2011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强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命题的依据,淡化教材的因素,同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航空、航天和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数据的获取能力不断提高,这给地理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军事、环境、灾害监测等应用领域,地理数据的实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