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11-4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wangh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大量注气文献调研和计算,明确了涠洲12-1油田产出气注入到涠洲11-4油田的原油的混相压力太高,只能实行非混相驱。用PVT软件模拟了“加气实验”,应用数模软件Eclipse100,建立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在9年生产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模拟了2种注入流体——气和水、5种注入量、2种注入部位、3种注入方式等因素的不同组合共50多个方案,精选了20个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指出了涠洲11-4油田通过上部注水下部注气是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还论证了工程上的有利条件,说明实施注水注气是有基础的。 油田注气开发采油在我国还是初级阶段,虽然在我国多个油田进行了注气开发方案的研究,但在矿场整体实施还是很少。在我国东部的主要采油区,天然气气源基本供不应求,目前还没有充裕的气源用来注气,加上该地区油田原油含蜡多,粘度和密度都比较高,注气后由于不利的流度比、气窜和重力差异比较严重,波及系数不高,难以产生混相,所以,在该地区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一直未能很好的开展起来。尽管如此,注非烃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的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一直没有停止过。1969年3月~1970年6月大庆油田在小井距试验区葡I1-2层注入CO2进行轻质油段塞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结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8%;自1985年开始,中原、大庆、华北等油田开展了注气试验;西部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也为注气提供了必要的气源保证。目前吐哈葡北油田注气混相驱已正式实施四年多,是我国第一个油田规模的二次采油水气交替注烃混相驱实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油田已获得了很好的注气效果,能保持油层压力在混相压力以上。对于在水气交替切换过程中曾出现的注水和注气能力下降的问题,目前注水能力下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注气能力下降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 涠洲11-4油田依靠天然能量开发,现油田日产油2160m3/d左右,截止2003年12月底累产油1015×104m3,采出程度39.8%,综合含水率为84.9%,采油速度为3.1%。生产测井、井间侧钻资料表明,底水驱油效果相当好,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3-10米,即底水驱死角。提高采收率的措施主要有加密井网、堵水、调剖调驱等。 加密井网——对涠洲11-4油田来说就是利用低效井进行井间侧钻,但井间侧钻的效果并不理想。 堵水——单层堵水效果难以保证,何况该油田均为防砂井,堵水难度更大。 调剖调驱——改变驱替方向或方式,变底水驱为人工水驱或气驱,扩大波及系数,提高驱油效率。由于重力作用,气可往高部位驱替底水无法到达的剩余油,弥补底水驱的不足,从而提高采收率。 在涠洲11-4油田实施注气有如下有利条件:(1)涠洲11-4油田Ⅱ油组为主力产层,原始油层压力为9.77MPa,目前油层压力为9.57MPa,实施注气的压力较低。 (2)涠洲12-1油田日产气60×104m3,可以通过海底管线输到涠11-4油田,为注气提供充足的气源。 (3)涠洲11-4油田综合含水78%左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井间高部位。水驱后的残余油也占有相当的数量。注气可以提高水驱波及范围,改善产出剖面,降低水淹区的残余油饱和度,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4)涠洲11-4油田具有活跃底水,很容易实现水气交替驱替。 从混相压力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涠洲11-4油田实行混相驱的地层压力需要达到30MPa以上,以此作为注气的操作压力难度很大;涠洲11-4油田Ⅱ油组边底水水体很大,水体积与油体积之比在500倍以上,要将地层压力增至并维持在混相压力之上是不现实的。如果设计小于15MPa的注入压力则是很容易实现的,因此,涠洲11-4油田宜采用非混相驱的方式。选用常规黑油模型(ECLIPSE100)即可对注气进行模拟。 利用现有的涠洲11-4油田地质模型和生产历史数据,结合新的PVT和流体相渗数据,对生产历史进行拟合,检验新的PVT和流体相渗数据的适应性。计算结果表明,新的PVT和流体相渗数完全适合于模拟目前的生产情况。 本次研究仅考虑了两种注入流体——水和气,这是对涠洲11-4油田来说很容易注入且能经济地获得的流体。设计了四种基础方案: 方案1:按目前的开发方式,依靠天然底水能量驱油。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选择4口高含水井作注入井,均在油层上部注水。 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将注水改为注气,均在油层下部注气。 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对注入井进行重新完井,上部注水下部注气。 结合涠洲11-4油田实际资料,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和模拟模型,模拟了多种注水注气方案,通过不同方案对比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涠洲12-1油田外输气与涠洲11-4油田Ⅱ油组地层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大于30MPa,若对涠洲11-4油田注气,则是以非混相方式驱油。 2)本次数模未能反映气水交替驱油降低残余油饱和度的效果,文献调研结果表明,这一效果可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 3)单纯注水的效果不好;单纯注气如果能合理控制注气量,有一定效果;在注入井的上部注水下部注气,则可有效提高涠洲11-4油田的采收率。 4)气水同井分注有利于流体注入能力的保持,克服流体交替注入时注入能力的大幅下降现象。 5)油藏研究表明,涠洲11-4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比较全面地分析成品油管道系统的基础上,该文综合考虑输送油品批次不这、站数不定、多处变管径、管道沿线多处注放油、可能越站、有减压站、站内串联泵机组组合和并联砂机组组合及泵站通过节流和配调速电机调节进出口压力等因素,建立了比较通用的最大流量输送、定流量输送两大数学模型,及求解管道最大输送能力和泵站内并联组合的泵机组过泵流量等小模型.根据最优化理论、成品油管道工艺系统的自身特点和现场实践经验,提出了一
CO2吞吐是以单井为对象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是一种非混相驱。它是在不超过地层破裂压力注入压力下将液态CO2尽快注入地层,然后在低于最低混相压力下关井浸泡一段时间,让CO2尽快可能多的与地层剩余油接触并溶解,在低于混相压力下开井生产。本论文主要根据CO2原油体系高压PVT实验测得了江苏富民区块原油对CO2的溶解能力、溶入CO2后的体积膨胀系数。通过实验和调研,研究了CO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单井CO2吞
学位
高升油田是以稠油油田开发为主的油田,其主力开发区块平均单井吞吐轮次已达4.5次,蒸汽吞吐增油量越来越小,经济效益也随之变差。同时该油田还存在部分储层粘土含量较高、水敏性较强,造成蒸汽吞吐效果差,采出程度低。在高升油田储层产能逐年下降,新区块发现越来越难的情况下,针对高轮次吞吐及水敏性油藏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基础上,提出采用CO2吞吐的方法,来提高储层的采出程度,将对实现高升油田的持续发
油层出砂是砂岩油层开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介绍了影响出砂的因素,分析造成地层岩石破坏出砂的机理;根据地层纵横波速度的关系以及地层泥质含量和孔隙度对地层速度的影响,修正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预测地层横波速度的经验模型。利用纵横波速度和其它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出砂预测所必需的地层弹性参数和岩石强度参数。通过试验分析井底流压和含水率等参数对出砂的影响,以及原地应力对井眼和射孔孔眼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针对目前进行比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油藏非均质情况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交联聚合物被广泛的应用于油田的调剖堵水。注交联聚合物技术介于传统的堵水调剖和聚合物驱之间,目前国内在研究注交联聚合物方面有两条发展路线:一是胶态分散凝胶(以下简称CDG),二是弱凝胶。两者在配制方法和使用条件上有所不同。本文在研究了CDG和弱凝胶的性能及调驱机理的基础上,借鉴了常规的聚合物驱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CDG和弱凝胶的不同之处,在不同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