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受到英语研究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更应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作为现代英语语言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短语动词学习显得尤其重要。短语动词是流利地道英语的一个标准特征,通常被定义为“由动词连接副词或者动词结合介词,又或者同时连接副词或介词所构成的惯用结构”(John Sinclair,1989:15)。尽管短语动词现今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短语动词的多义性、语法特点的复杂性、短语动词的语义地位的变化性等,决定了短语动词的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教学研究方法注重对短语动词的机械记忆,而非短语动词的内在组成机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对短语动词教学方式的创新,尝试建立短语动词的系统教学方式(Dirven,2001,2002; Gries,1999; Kurtyka,2001;Langacker,1987; Rudzka-Ostyn,2003;Tyler&Evans,2003,2004)。不仅如此,学者们探究发现,小品词的语义相似性以及多义性造成了短语动词习得的困难(Hyewon,2012:256),纷纷将小品词作为其研究重点,因此本研究中的实验着重以小品词为对象对短语动词习得进行探究。 本研究采用国外近年来较为盛行的概念型教学方法(Concept-based Instruction)传授短语动词以验证此教学方式的习得效果。概念型教学法是本世纪外语教学中出现的最新流派,更强调将科学概念以完整系统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并不仅仅用言语形式,也以适当的物质化模型呈现(SCOBAs),促进语言知识的最终内化。同时,由于短语动词的自身特征,本研究拟将社会文化理论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以及意象图示理论系统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步骤中,从认知方面引发学习者的注意,以帮助学生内化短语动词,通过小品词的学习从而全面掌握短语动词的内在机制,加深对短语动词的理解。 本课题选取南京某职业学院的4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划分为实验班与控制班,进行为期8个星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采用概念型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控制班主要是按照传统的方式翻译短语意思、分享有语境的例子并背诵,时间安排同实验组。实验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定量研究主要通过前测、后测与延时后测中的选择题考察,定性数据主要通过概念定义活动以及言语化活动等加以证明。之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与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观察、记录和检测概念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运用SPSS19.0软件对样本进行T检验与四表格卡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前测中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成绩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经过8个星期的教学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后测和延时后测,实验班的学生的成绩在后测与延时后测中的提高幅度大于控制班的学生,同学们对题目的猜测率大幅度降低。同时,实验班受试者在习得新的小品词in和down时取得明显的提高,延时后测中成绩提高幅度大于控制班。除此,延时后测的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证实,受试者认为概念型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短语动词传授方法更为有效,从而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短语动词的概念隐喻意义并加以灵活运用,对其长期记忆提供有效的帮助。本研究证实概念型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学习短语动词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短语动词的学习效率,对短语动词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