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5月至1954年12月吉田茂先后五次领导保守党组阁,吉田内阁的对华政策也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本文将吉田内阁对华外交战略构想和具体政策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并加以系统分析,理清阶段性对华政策的成因、表现、过程及影响。1946年—1949年,日本战败投降并面对美国单独占领,此时的日本并不具有实际外交权,因吉田茂反共反华的主张对吉田内阁的影响,加之保守党内部对战胜国中国的排斥情绪,吉田内阁对华冰封政策初期体现在对华敌视态度上;1950年—1951年,由于美苏冷战的加剧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影响力的扩大,美国开始重新武装日本,并通过《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恢复日本部分主权。冷战影响下动荡的国际局势令失去军备能力的日本感觉到危机,吉田内阁决定利用美国的扶植和保护继续发展经济,推行对中国大陆的冰封政策;1952年—1954年,日本独立后,吉田内阁试图拖延对台湾媾和时间,在不打破旧金山体制的前提下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民间贸易,一定程度上缓和对华冰封政策。但在美国控制下吉田内阁无法自由施展对华外交构想,因此,在美国施压和吉田内阁为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对美妥协的相互作用下,吉田内阁最终与台湾当局签订《日台条约》,全面孤立、封锁中国大陆。至此,对华冰封外交作为日本外交的一项政策被确定下来。纵观吉田内阁的对华政策,是在整体冰封的基础上进行有阶段性的缓和,亲美论和利益至上论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作为对中国实行冰封外交政策的先驱,吉田内阁不仅在日本外交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也在中日关系上起着导向作用。吉田卸任后,历任内阁均在不同程度上贯彻“吉田主义”中的亲美路线,以“两个中国”为原则的对华政策也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至今,对中日邦交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本文从吉田内阁的对华政策入手,着重分析其在恢复日本经济前提下对中国采取冰封政策的成因及其阶段性变化,理清美国干预在吉田内阁对华政策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吉田内阁在中日两国外交史上的作用及对亚洲“新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