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转动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与动脉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脑血管病渐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5%-85%,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动脉粥样硬化(Athero sclerosis,AS)作为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的也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是参与高密度脂蛋白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过程的重要成份。CETP对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颗粒大小和构成有重要调节作用。CETP的活性增高可造成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的降低。CETP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复杂的:既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又具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CETPTaqIB基因多态性具有普遍性。其中等位基因B1与血浆CETP水平增高及活性增强有密切关系,基因型B1B1血浆CETP活性最高,B1B2次之,B2B2最低。因此推测CETP TaqIB基因多态性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少该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方面研究,故进行本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IB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揭示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2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220例健康者进行研究。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PCR-RFLP)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标本的CETPTaqIB基因多态性,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CETPTaqIB基因多态性比较,对比分析,明确TaqIB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揭示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结果:   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B1B1、B1B2、B2B2基因型比例分别是59.09%、32.73%、8.18%,对照组分别为47.27%、39.09%、13.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了年龄、性别、血糖、血压、血脂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2.B1、B2等位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的频率分别为75.45%、24.55%,在对照组为66.36%、33.64%,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其中B1等位基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易感基因,而B2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