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焦墨画法在山水画学习中的价值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主流发展至今,归功于一代又一代继承并推动中国画发展的前辈画家,是他们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文化瑰宝。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系统,和书法艺术一样能够持续并毫无间断的发展数千年,原因在于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都具有共同的精神本源,承载这一精神本源的载体便是笔墨,“笔墨”包含用笔与用墨,而用笔是中国画笔墨中的核心。但凡青史留名的中国画家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具有超强的用笔能力,因此从古至今用笔都是作为笔墨中的核心,所以在中国山水画学习中学会“用笔”,成为学习山水画的首要任务。焦墨画法作为中国绘画技法中的一种,虽然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时间较晚,但是此法古已用之,而且远远早于其他中国画技法。如远古时期的洞窟壁画装饰纹样,画法基本以黑色或黑褐色线条为主,可看作焦墨法的源起。之后的重彩画,以黑浓墨色线条勾勒为先决,是焦墨法的一种早期体现。早期的水墨,基本以焦墨为出发点,每层墨色基本不变,通过层层叠加产生有墨色深浅变化的效果。后来“墨分五彩”的提出,发展到了元代一笔中就有了墨色浓淡变化,在作画过程中加入了大量水分,使墨色在大量水的作用下产生丰富的变化,这种画法得到文人的喜爱,发展至今成为被一直沿用的水墨画技法。到了明末清初一批画家将焦墨画法从山水画主技法中独立出来,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焦墨山水画,自此,焦墨画从山水画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真正的焦墨山水画。文章采用实践分析法、图片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等结合笔者的经验总结,主要从以下方面来阐释焦墨画法在山水画学习中的价值:(一):通过查阅文献和图片分析总结出焦墨画法是中国绘画语言中最古老的画法,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审美和哲学思想背景,在山水画学习中运用焦墨画法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二):通过对焦墨画法技法的本质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焦墨画法是最具有“骨法用笔”和“以书入画”用笔精神的中国画技法,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独特个性,是更强调“笔”先“墨”后的技法。(三):通过当下以焦墨画法为主的画家作品进行分析,对画家写生创作过程中的理念和经验进行总结。加上本文笔者运用焦墨画法临摹、写生、创作的学习,特别是焦墨画法在写生过程中的大量实践,总结焦墨画法在山水画学习过程中对用笔能力的提升具有核心价值。(四):当下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在山水画学习中坚守中国绘画的用笔精神变得尤为重要,就是对千百年来的“笔墨”继承和发展。用笔是笔墨之核心,所以在当下山水画学习中坚持以“用笔”为主的学习方式,是坚守中国画精神的有效方法。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焦墨画法在山水画学习中价值的研究和总结,并加以阐述,为推动山水画的发展做出点滴贡献。
其他文献
历史上对于吴镇的史料研究大致有两个难点:一是文字史料方面,二是绘画方面。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吴镇文字史料极少,其本人亦无专论存世,传《文湖州竹派》为其所作,
针对成都地铁5号线盾构10标段穿越饱水砂卵石地层、土石交界面、风化泥岩等复杂地质情况,本文分析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的盾构姿态控制困难、碴
期刊
《翰墨前缘》小卷是我小雅音谷的镇库之宝之一。而她是怎么来的呢?又为什么称之为“前缘”呢?看来还得从“姑苏五老”说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东四八条叶圣陶先生家中,几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受到重创,各种能源紧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一个给排水工程师的视角,从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施工阶段结合国家现行规范阐述了建筑给排水节能环保
期刊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市民室外休闲活动、娱乐、聚集和交往的场所,在现代都市生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广场的灯光设计是依据广场的性质、规模和广场的主要功能
陈介其,号簠斋,晚清金石学家、收藏家,山东潍县人。本文以1919年涵芬楼影印本《簠斋尺牍》(十二册)和民国影印本《簠斋尺牍》(五册,均為致吴大澂书)作為主要研究对象,并参照往来书信,力
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建设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公路运行质量具有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能够切实有效的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平稳.基于此,本文以肇庆公路为主要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