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复苏,电影票房近年连创新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品质欠佳但仍然票房大卖的电影,例如《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系列等。这两者叠加之下,越来越多的电影评论与报道中开始频繁出现“小镇青年”这一称呼,泛指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电影观众,他们对好莱坞大片没什么兴趣,偏爱国产片,特别是故事接地气、有大牌明星、在当地大力宣传的国产片,哪怕口碑差,也会毫不犹豫地去贡献票房。很显然,“小镇青年”是一个略带贬低与调侃的名称。“小镇”之称,更多像是一种城市差异下大城市优越感的表达;而用“青年”对电影观众进行年龄上的定位,这无疑是已有代际差异的一种放大,同时,这其中是否还隐含着一种对青年亚文化的不认同甚至排斥呢?除此之外,“小镇青年”的叙述之中,还指涉着消费文化的渗透以及电影的解码等领域,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讨论。然而,我们只看到这些中小城市的观影者被媒体冠上“小镇青年”称号,并被刻板地描述成一群带有“钱多人傻”意味的电影品味低下者。真实的“小镇青年”怎样的,这正是本研究想要了解,并如实呈现的。本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三线城市)为例,考察长期在该市生活的20-30岁之间的青年去影院观看电影的具体情况,尝试还原真实的“小镇青年”,并展现他们透过看电影这一行为所传达出的代际差异和城市差异叠加下的生活状态,特别是他们对消费品味的追求,以及对主流文化的态度。通过对13位长期生活在宜昌的青年进行访谈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年均观影量在10部以上,习惯用第三方软件在线购票,他们拒绝一个人看电影,将看电影看作一种主要的聚会方式,他们看电影已经不再重视其审美意义,更多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消费行为。在电影选择上,口碑、个人兴趣以及演员是比较主要的影响因素。好口碑电影和实力派演员是他们的主要选择,然而他们也不愿完全失去个性。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对好莱坞大制作的偏爱,以及对国产电影的不认同,然而他们的国产电影观看量却并不少于好莱坞大片。在他们看来,生活和电影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无比清晰的分界线,电影世界是虚假的精彩,而现实则是无聊的真实:他们既清楚地看到了电影的“假”,又对于虚假电影世界种种讲述的欣然接受,然后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而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并不太高,无聊是许多受访者的主要感受。笔者认为,这些“小镇青年”对电影的热情背后,是他们对于城市之间各方面的巨大差异的一种抗争:他们可以与全国各大城市的观众同时欣赏到最新的电影,这是其他的活动都无法带来的。透过看电影,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差距似乎不复存在。而“小镇青年”在电影选择上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致和矛盾,无不体现着他们文化上的游离状态,他们既想塑造出符合主流审美的有品味的理性观众形象,又不可避免地对主流文化有着本能反抗,在文化上他们有着无处安身的尴尬。这种尴尬也贯穿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既急不可耐地想证明自己已经足够成熟,是可以担当的成人,又还舍不得跟那个幼稚无虑的少年一刀两断。他们并不愿费劲去解读电影,甚至不求真正理解电影。这样的他们似乎是如此无知而愚蠢的观众,但这无知和愚蠢,或许是对他们仅作为“饭后娱乐”的电影的合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