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810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内地城市务工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加。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它给汉族居民占多数的北京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接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机会,丰富了城市生活。而对于外出的维吾尔族务工人员,进入城市为他们提供了赚钱谋生、开阔眼界、获得手艺甚至创业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较大差异,必然会引起各种社会摩擦、心理冲突和文化误读。  相对于一般在京流动人口而言,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特点。因此,他们进入陌生的内地城市后,比起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更复杂,在心理和生活上承受了更多的不适应和隔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实际上已成为北京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中最特殊的一支。近年来,北京及其他内地城市中的外来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受到了较大关注,当地社会的反应普遍比较负面,甚至存在着较严重的来自部分当地居民以及政府基层管理部门的排斥和歧视现象。如何正确的解读这些现象是民族学研究者的一项责任。  本文以北京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参与观察、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对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困难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并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该选题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述评。第二章通过对一些历史文献和与北京市老一辈的维吾尔族人进行交谈中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描述探讨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进入北京的历史过程。第三章是关于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外出原因的分析,从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分析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外出的动因以及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第四章通过大量的访谈资料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进入内地城市后的生活经营状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初步分析。第五章探讨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问题。流动人口从进入城市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城市适应的过程也由此正式开始,这种适应通常都会涉及到不同方面的问题,本章从不同的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考察。第六章主要探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问题的根源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问题,并为政府职能部门引导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社会,解决他们在城市适应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研究有助于加强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的了解,促进城市管理部门、城市居民与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帮助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更好地适应城市,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向更为和谐团结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自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不断地发展,政工人员在不断推动国有经济的大力发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国有经济政工人员在工作中的生命线。政治思想教育是建立在经济不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英语作业非常重要。因为英语作业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是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最佳办法。如何为小
近些年来,基层政府内部人员的多种“身份”现象日益突出,造成在同样的岗位、做同样的工作,但工资待遇和职业晋升却完全不同的情况在基层政府普遍发生。本文以上海市F镇政府为
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问题的研究已经逐步从物质层面转移至精神层面,退休老人重新适应社会成为了老年群体健康养老、积极养老的必要课题,但是老年群体其本身存在很大的异质性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随着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和加速,到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的发展对于我国有着越来
学位
苏州农村生育率转变模式是一个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庞大的研究课题。地处鱼米之乡的江苏省苏州地区,历史上商品经济发达。1970年代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地区以其推动
<正>~~
本文通过对粤东客家地区一个村庄的住房结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了围龙屋居住模式的三个重要特点:房中之房、高密度聚居和拥有多处公共空间,指出这三个特点在一定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