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有机纳米孔隙中甲烷吸附与驱替的微观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长,页岩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页岩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主要的富集空间为页岩地层,由于其污染少,分布广,资源丰富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取代燃煤有力的替代者。中国面对快速的能源消耗和燃煤引起的严重环境问题,在页岩气勘探中表现出更大的压力,但这促进了能源配置从煤炭向天然气的转变。甲烷的吸附和驱替的精确表征在估算气体位置和预测井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页岩储层孔隙的特殊性,要想在微纳尺度认识甲烷吸附及驱替,需要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页岩气吸附和驱替的微观过程及机理。本文研究了石墨烯狭缝中二氧化碳/甲烷的吸附及二者的竞争吸附、驱替过程和机理,通过研究页岩无机纳米孔道研究了甲烷/水的两相流动规律。石墨烯狭缝中二氧化碳相对甲烷而言有更强的吸附能力,且二氧化碳在吸附层中的分布状态趋向于平行于石墨烯表面分布;二氧化碳的吸附强度远大于甲烷的吸附强度;二氧化碳更趋向于分布于石墨烯C-C键的正上方,而甲烷趋向于分布在石墨烯环中心的最上方;二氧化碳与石墨烯表面的相互作用更强,有更强的吸附能力。石墨烯表面对二氧化碳的选择吸附性远大于对甲烷的吸附选择性;在混合组分的扩散中,二氧化碳剥离壁面处的甲烷,导致甲烷的扩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的扩散能力;驱替前后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负值,表明驱替过程为自发过程。二氧化碳驱替甲烷的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在驱替过程中存在两种分子置换机制;驱替过程中,二氧化碳与石墨烯表面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大,而甲烷与石墨烯表面的相互作用逐渐降低。在不同体系压强的水气两相流中,甲烷/水会形成水膜和水桥两种结构;甲烷流量与压力梯度成线性关系,但是纯组分甲烷的流量与压力梯度成非线性关系;有水存在情况下,甲烷的流动满足达西定律,纯甲烷的流动会存在滑移,流动不满足达西定律;不同的水结构会影响水的流动,水桥的存在会增大水的流量,而水膜存在时,水的流量减小;由于壁面处分子与水桥分子之间的交换,导致水桥存在时水的速度剖面仍为抛物线状。本工作有望为能够为二氧化碳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及纳米孔隙中的两相流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海洋平台是海上石油开发工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服役环境恶劣,载荷复杂多样,管节点等局部构件作为平台的关键部位由于应力集中的产生而极易发生损伤,从而引发平台整体的破坏。若平台发生破坏将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来评价平台结构的安全性将成为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对于海洋平台这种大型的结构,通常将整体建立为管单元和梁单元的宏观模型,但这将难以反映结构破坏的细节;而若采用实体单元的精细模型,又将导致繁
随着陆上油气资源的日益减少,全球逐渐加大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水下生产系统是深水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而水下混输增压系统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装备之一。在深海作业中,水下混输增压泵系统往往承受复杂的环境载荷及工作载荷,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保证系统各个部件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要增强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当将可靠性考虑到系统的初期设计中去。首
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是连接海上平台和海底井口的关键装备,受海洋自然环境的影响长期处于振动状态,易发生隔水管疲劳失效事故,疲劳检测是预防隔水管疲劳失效的重要途径,但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深水钻井隔水管疲劳检测规划方法。针对此问题,本论文结合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全寿命完整性技术及工程应用”,开展深水钻井隔水管疲劳检测规划方法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南海深水钻井隔水管疲劳
本文以炼厂柴油加氢装置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气体探测器布置优化问题研究,构建硫化氢泄漏场景集并进行有效缩减,考虑探测器多级表决逻辑,建立布局优化模型,优化目标为使探测器累积检测时间最小。采用YALMIP进行建模并用CPLEX进行求解得到气体探测器布置定量优化的布置方案。基于相似理论与三维精细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搭建研究装置的实验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及布置方案的有效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不断向深海水域开发利用,水下采油树的安装下放难度也随之增大,这就对其下放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平台-钻杆-采油树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下放过程的耦合动力学进行分析,并确定钻杆下放安装采油树作业窗口。首先,对水下采油树的下放工艺进行研究,对比不同方式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下放工艺;然后,对采油树下放安装过程动力学研究现状和作业窗口的分析方法进行调研,依据调研结果制定合理可
随着国内外能源供求矛盾的日益加剧,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兴能源,非常符合当下发展的需求。页岩气有很多种赋存状态,其中一小部分以溶解态天然气存在,而其余的绝大部分都吸附在有机质表面和岩石颗粒或游离在孔隙与裂缝之中。孔隙的结构和种类也多种多样,主要由页岩干酪根,粘土矿物等组成。页岩气藏是一个包含微纳米孔隙、微裂缝以及裂缝的多尺度的复杂系统,页岩中的孔隙一般都在纳米尺度
螺旋埋弧焊管因其生产效率高,在长输油气管线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其内、外焊道成形不良,降低了钢管的防腐耐蚀性能,加上埋弧焊热输入量偏大,焊缝区和HAZ晶粒粗化导致接头性能软化。本文旨在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和焊接工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内焊道双丝串列螺旋埋弧焊接和外焊道三丝串列螺旋埋弧焊接热过程数值分析模型,对焊接温度场、熔池流动行为和焊缝形貌进行模拟分析,为改善焊缝成形和提高接头质量提供理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减少、世界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和油气藏开发技术的进步,致密油气藏的开发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热点。对于致密油气藏,水驱后期水窜、水淹严重,常规的注水开采,无法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根据渗吸作用设计开发方案对此类油藏进行开采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和认识致密储层渗吸机理。为了研究各种因素对致密储层岩石自发渗吸过程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VOF方法,在开
压裂作业是油气田增产的重要措施,但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压裂废水。废水中含有压裂液中携带的各种有机添加剂,处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化学需氧量(CODCr)很难达标排放。因此,必须结合压裂废水中有机物组成的性质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首先,对涪陵压裂废水进行水质分析,结果显示,其CODCr值为1904.5 mg/L,TOC值为345.4 mg/L,SS值为384 mg/L,粘度值为0.8760 m P
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聚合物驱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油率。但是在聚驱的后续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注聚压力升高、注聚速度下降等,这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传统的解堵方法常采用强氧化剂,其安全性低且效果较差,因此研究注聚井堵塞物的形成机理,寻找防堵塞的化学方法对聚驱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离堵塞物,发现它的主要成分为砂土、污油以及包括水在内的挥发物。对分离出来的原油和参比原油进行了四组分和相应的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