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酰胺合成酶OsASN1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ongy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作为植物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水稻根系吸收氮素后,将氮素同化为氨基酸,以氨基酸的形式运输至植株各部位,供给组织生长发育使用。在水稻的氮代谢中,天冬酰胺合成酶作为氮同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酶,其活性对氮素的同化效率具有极大的影响;天冬酰胺合成酶在水稻中催化生成天冬酰胺,由于天冬酰胺的稳定性较好且碳氮比较高,成为植株韧皮部内主要携带氮的生物分子,在氮转运过程中同样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在拟南芥中,对于天冬酰胺合成酶的功能研究报道较多,但有关水稻中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研究还很匮乏。本论文以水稻中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OsASN1为研究对象,以Hwayoung及其背景的OsASN1的T-DNA插入突变体asn1和日本晴及其背景的OsASN1的CRISPR/Cas9突变体L1、L2为研究材料,通过HPLC、qRT-PCR、15N同位素吸收以及蛋白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OsASN1对水稻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对OsASN1突变体的分蘖芽部位进行了原位杂交和组织定位实验,分析了 OsASN1突变以后分蘖芽生长发生的变化,探究了OsASN1基因突变后,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水培观察发现,OsASN1的T-DNA插入突变体和CRISPR-Cas9突变体,地上部长势明显弱于野生型,在分蘖期突变体的分蘖数显著降低。对植株中的氨基酸含量测定后,发现T-DNA插入突变体和CRISPR-Cas9突变体的地上部和地下部中的天冬酰胺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2.野生型和突变体地上部的蛋白组分析发现突变体地上部的蛋白表达差异明显,差异蛋白所参与的主要通路有:糖酵解/糖异生(Glycolysis/Gluconeogenesis),氨基酸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光合组织的固碳作用(Carbon fixation in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中总碳含量测定后发现无明显差异。通过检测天冬酰胺的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突变体的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除OsASN2上调外,其他基因均下调,说明突变体中代谢发生变化导致,植株地上部长势变弱。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的15N吸收速率变高,但总氮含量和浓度显著降低。3.通过表型观察发现,突变体的分蘖数显著低于野生型,且分蘖芽长度变短,组织定位显示OsASN1在分蘖芽部位表达量较高,OsASN1原位杂交表明在分蘖芽生长过程中OsASN1表达量逐渐升高,OsHistoneH4原位杂交表明突变体的分蘖芽的生长发育明显慢于野生型。通过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独角金内脂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asn1的分蘖变少表型不受独角金内脂途径影响,说明OsASN1突变以后,对分蘖芽的形成无影响,但抑制了分蘖芽的伸长过程。4.通过发芽率实验发现,突变体种子的萌发较慢,地上部和地下部长度均低于野生型。农艺性状观察发现,野生型和突变体的一次枝梗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高氮条件下突变体的二次枝梗数明显变少,导致小穗数随之变少,突变体的种子的千粒重显著低于野生型。突变体种子的长度显著变长,对种子中氮含量测定发现OsASN1突变会导致种子中的氮含量下降。综上所述,水稻中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OsASN1突变后,植株中天冬酰胺含量显著下降,天冬酰胺代谢过程发生紊乱,导致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此外,OsASN1在分蘖芽的伸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约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落粒性是指水稻在成熟期收获前穗部籽粒自然脱落于稻田的一种生理特性。在水稻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水稻品种易落粒是粮食产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筛选出适当落粒性的种质资源,是解决产量损失问题的关键,从而利于机械化收获的实现。本研究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62个SSR
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deltacoronavirus,PDCoV)是有囊膜的正链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丁型冠状病毒属。PDCoV能够引起各个年龄阶段的猪腹泻和仔猪死亡,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相似,很难通过临床症状辨别。PDCoV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多种脏器中均能检测到PDCoV,感染机制复杂,探究其感染机制对防控PDCoV具有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
学位
学位
学位
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植物对包括盐害在内的多种环境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在比较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两个品种鲁7619和新陆早51种子发芽期和苗期耐盐性差异的基础上,一方面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期外源施用MT,通过观察发芽表型,测定发芽相关指标、脂肪酶活性和GDSL脂肪酶基因GhGLIP的转录模式,分析外源施用褪黑素缓解盐胁迫下棉
农田生态系统是经历频繁的化肥投入和作物覆盖变化的动态系统。当前农业中化肥的大量施用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水平、加剧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尤其是抑制了与作物生长相关的有益微生物的发展,而适量均衡的化肥投入则能提高土壤生物功能从而促进土壤健康。为此,在目前的农业管理中已产生很多用来提升土壤生物功能和土壤健康的有益措施。种植绿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增强养分蓄持能力、增加作物养分利用率、促进
学位
为了解接种慢生型根瘤菌是否具有缓解大豆的盐害的效应,本试验以栽培大豆(耐盐品种Lee68和盐敏感品种Jackson)和野生大豆(耐盐品系BB52和盐敏感品系N23227)为研究材料,采用盆钵培养方法,人工模拟盐胁迫处理幼苗,通过分析接种根瘤菌后不同大豆幼苗的生长状况、离子稳态平衡以及Na+、Cl-、N03-、NH4+等相关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可能的相互关系,试图揭示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盐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