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改良耳屏内切口入路,改良耳颞切口入路和颌后切口入路分别治疗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通过术后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各类手术切口的优缺点,为临床手术提供最佳入路选择。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8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以骨折线位置高低将患者分为髁突高位、中位、低位三组,每组患者根据骨折线的高低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高位骨折采用改良耳颞切口、改良耳屏内切口;中位骨折采用改良耳颞切口、改良耳屏内切口、颌后切口;低位骨折采用改良耳屏内切口、颌后切口方式进行手术。通过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关节症状、涎瘘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手术疗效的分析评价。结果:采用改良耳颞切口33例,术后开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共出现7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未发生关节症状,1例涎瘘。采用改良耳屏内切口切口52例,术后开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共出现6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6例关节症状,未出现涎瘘。采用颌后切口33例,术后开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共出现2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7例关节症状,未出现涎瘘。面神经损伤率方面:髁突高位骨折组中,改良耳颞切口组(6.67%)与改良耳屏内切口(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中位骨折组中,改良耳屏内切口组(4.55%)与改良耳颞切口组(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耳屏内切口组(4.55%)与颌后切口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低位骨折中,改良耳屏内切口组(33.33%)与颌后切口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面神经暂时性功能障碍者,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病人均未见永久性面瘫。关节症状发生率方面:髁突高位骨折组中,改良耳颞切口组(0%)与改良耳屏内切口组(2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中位骨折组中,改良耳屏内切口组与改良耳颞切口组均未发生关节症状;改良耳屏内切口组(0%)与颌后切口组(2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低位骨折组中,改良耳屏内切口组(8.33%)与颌后切口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张口困难者,复查期内持续张口训练;出现关节疼痛、弹响者给与颞下颌关节区理疗和功能性锻炼,发生颞下颌关节强直者,根据具体情况择期行关节成型术。涎瘘发生率方面:髁突高位骨折组中,改良耳颞切口组(6.67%)与改良耳屏内切口组(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中位骨折组和低位骨折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涎瘘。出现涎瘘患者,给予病人行头面部加压包扎、口服阿托平等对症支持治疗,复查期内痊愈。结论:1.改良耳颞切口适用于髁突高位骨折,经改切口易于探查移位的髁头,充分暴露术野,固定断端的同时复位关节盘,修复颞下颌关节周围软组织,减少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的发生率,颞部切口较为隐蔽。2.改良耳屏内切口适用于髁突中位骨折,该入路经腮腺前缘,有效保护面神经分支,减少涎瘘发生,解剖复位后可同期修复破损的颞下颌关节周围组织有效降低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的发生率,切口隐蔽。3.经颌后切口腮腺前缘入路适用于髁突低位骨折,术区暴露清晰,不破坏腮腺咬肌筋膜,避免术后涎瘘的发生,有效保护面神经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