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一般都是十八至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在这个年纪的他们往往是年轻气盛,而且思想起伏比较大,可以说是十分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这正是因为他们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相互融合的关键时期。就此来看,学校对当今大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将会是一项并不简单的系统工程。就医学院校而言,想要培养出拥有高技能、高素质、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那么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要想让德育教育能真正促使这些大学生向着上述要求全面发展,那么“以人为本”就必须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原则,在顾及医学院校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整体情况还是良好的,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敢于竞争、友爱团结,而且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基本都是积极向上的,但还有令人担忧的一点就是,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总是表现出灰暗的一面。比如,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现象,有关部分大学生“有文化,没素质”、“有能力,没道德”的舆论时有耳闻。虽然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失效甚至是缺失。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军,他们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开始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应具有的权利、义务、尊严、责任等。为此,我们在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在确立目标就开始体现以人为本,也要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体现以人为本,而后在德育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细化以为为本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扩展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要是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原则真正实施到位了,那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