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薄水铝石改性MCM-4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合成双酚F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r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F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由苯酚和甲醛缩合而成。双酚F通常由二羟基二苯基甲烷的三种异构体组成,即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2,2’–二羟基二苯基甲烷和2,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其中性能最好的是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因其化学结构特性,在合成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碳树酯以及作为酚醛树脂改性剂和阻燃剂时,所得产品的耐热性、耐湿性、绝缘性、加工性及注塑浇铸性能均远优于以双酚A为原料制成的同类产品。催化剂的选择是双酚F合成的重要工艺。本文用不同的改性方法改性介孔分子筛MCM-41,制备Al-MCM-41介孔分子筛,并且用于合成双酚F。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拟薄水铝石为铝源,嫁接法、溶胶-凝胶法、模板阳离子交换法、直接水热法合成Al-MCM-41。并用XRD射线衍射表征合成的分子筛的周期性结构。结果表明:用模板阳离子交换法、直接水热法和嫁接法合成Al-MCM-41都具有介孔分子筛的典型结构,其中,用直接水热法合成的分子筛的结构的规整性和有序度相对而言是最好的,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Al-MCM-41结构规整性是最差的。将这4种方法合成的Al-MCM-41介孔分子筛运用于合成双酚F时,催化效果的大小顺序是:直接水热法>模板阳离子交换法>嫁接法>溶胶-凝胶法。2.采用直接水热法,1,3,5-三甲基苯(TMB)为扩孔剂,合成不同孔径的Al-MCM-41介孔分子筛。经XRD射线衍射、N2等温吸附-脱附、NH3-TPD表征合成的分子筛。结果表明:在用1,3,5-三甲基苯改性后,当TMB/CTAB从0增加到6mol/mol,Al-MCM-41(Si/Al=75mol/mol)的孔径从3.38nm增加到10.54nm。将不同Si/Al的Al-MCM-41(TMB/CTAB=0mol/mol)作为催化剂合成双酚F,Si/Al=75mol/mol的Al-MCM-41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双酚F的产率是62%。将不同TMB/CTAB的Al-MCM-41(Si/Al=75mol/mol)作为催化剂合成双酚F时,双酚F的产率随着TMB/CTAB的增加而增加,当TMB/CTAB=6mol/mol时,双酚F的产率是76.4%。3.以优化的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探讨了n(苯酚)/n(甲醛)、m(Al-MCM-41)/m(甲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双酚F的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得到的双酚F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 n(苯酚)/n(甲醛)=30mol/mol;m(Al-MCM-41)/m(甲醛)=25wt.%;反应时间=6h时;反应温度=130°C。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ring perimenopause,P-DU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
本项目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E42B04)项目:《魔芋葡甘聚糖规模化加工和应用的关键技术》的资助下,以我国来源丰富、可再生的特有天然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原料,
近年来,数以千计新型手性小分子催化剂的出现为不对称催化开辟了新的通道和途径,尤其在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新药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基于手性
《春香传》作为盘索里类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在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与《沈清传》、《兴甫传》并称朝鲜民族古典文学的“三大传”,与《红楼梦》、《源氏物语》并称亚
在重力勘探中,快速静态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快速静态技术的特点、实际应用流程,并与RTK技术进行比较,同时指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增长,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这与利用外资的相对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为主,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贸经营主体日益转向
制备了一系列添加不同含量F助剂的NiWF(x)/γ-Al2O3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H3-TP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物化性质进
在两种不同供油提前角下研究了燃用F-T柴油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不做任何调整时,与0号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的滞燃期较短,预混燃烧放热峰值较
2013年3月,中日韩FTA进行了第一轮谈判。在后续谈判中,如何开放服务业将是除货物贸易之外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采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基础数据,以服务贸易作为分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低覆盖度F和C1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F和C1原子吸附在(2×2)Mg(0001)表面不同吸附位置的稳定性,讨论F和C1原子在M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