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方法及其系统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光滑表面在现代短波光学、强光光学、电子学、薄膜科学以及高精尖武器系统、航空宇航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这类表面作为光学元件,为获得最高反射率,特别强调表面低散射特性,作为功能元件,因多为脆硬或脆软晶体材料,相对于表面粗糙度而言,更注重表面的晶格完整性。因此,超光滑表面不但强调小于Ra1nm的极低粗糙度值,还要严格限制由加工过程引起的材料表层及亚表层损伤。研究高效、无表面损伤的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对于上述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常用的超光滑表面加工方法,如传统的机械研抛技术、机械-化学抛光方法等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一定的表面损伤,而且还往往存在着如加工效率较低、适用范围有限、对操作者经验依赖严重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科技发展对表面提出的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因而也就促使了许多应用新原理和新设备的新型加工技术的出现,如等离子体加工技术、磁性抛光技术、激光抛光技术等。而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技术由于以干法化学反应的方式实现原子级的材料去除,避免了表层/亚表层损伤,还解决了常规等离子体加工技术由于真空设备的限制而存在的如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设备复杂、加工尺寸有限等问题,还能够得到常规的加工方法难以达到的处理效果,很好地解决了超光滑表面加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技术-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方法(APPP,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Polishing),为高质量光学表面的无损伤抛光加工提供了新的手段。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方法的原理。大气低温等离子体发生技术可以激发出比普通化学反应种类更多、活性更强的反应粒子,因而可以实现很多常规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还能够保证较高的反应速率。抛光过程依靠气-固界面的原子间的化学作用实现材料的去除,避免了材料的表层/亚表层损伤。理论上,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都有可能应用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方法进行加工。  针对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的原理及特点,设计了基于电容耦合原理的射频炬式等离子体源,并以其为核心部件建立了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系统原型。该系统目前采用He/CF4的气体配方针对单晶硅片进行加工,气体流量的控制精度为0.01标准升/分,最大可实现Ф200mm的平面加工,加工速率最高可达32mm3/min,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可稳定控制在亚纳米量级。  针对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过程的超光滑表面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理论分析采用了基于量子化学理论的模拟计算方法,针对光学表面的典型微观形貌进行了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结果显示,凸出于表面的形貌结构的反应概率要大于凹陷于表面内的形貌结构的反应概率,因此,表面凸出结构的去除速率要大于凹陷结构的去除速率,所以随着加工的进行,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就因而逐渐减弱,表面粗糙度就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  本文还分析了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各个因素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合理的工艺范围。针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沉积现象,初步分析了沉积物的成分和成因,并通过工艺分析提出了避免沉积物生成的几点建议。  作为高质量光学表面的最终修整工序,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要实现表面质量的整体提高。针对性的加工和检测实验证实了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在单晶硅片上实现了Ra0.5nm以内的表面粗糙度,并明显改善了表面形貌;同时,表面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机械性能也得到了提高,表面的残余应力显著降低;表面材料的化学成分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表面的整体状态更接近于理想状态。温度的监测结果还显示,大气低温等离子体抛光可以实现较低温度下的高效、高质量加工,更具应用优势。针对超光滑表面形成机理理论研究的验证实验也证实了理论分析方案和结论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中石化集团公司项目“济阳、临清坳陷CO2气藏形成条件、成藏模式研究”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解剖东营凹陷西部平方王、平南潜山、花沟(花17井)及高青四个二氧化碳气藏的
散射波是一种广义上的地震波,而在地下地质构造中产生散射波的条件是普遍存在的。散射波成像方法是针对传统反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地下地质构造问题所提出来的,其具有重要的
祁东煤矿井田范围内第四系松散层普遍较厚,底部赋存着一层含水层,通常称为“四含”或“底含”,该含水层主要由渗透性较好的非胶结砂土、砂砾等组成,直接赋存在煤系基岩顶部,
本文在对宗巴音凹陷及其周边地区约3000km~2共7个构造层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二连盆地的富油凹陷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宗巴音凹陷的构造特征、构造发育史、以及构造对沉
借助高速轨道车辆超偏载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列车的超偏载现象,利用现有的行车信息网络立即通知列车驾驶人员,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超偏载监测技术,设计制造了高速轮扫掠力检测实验台,以期在发掘轮轨扫掠力的作用关系前提下,去深入研究该技术。本文针对实验台安装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结合理论、实验研究以及计算机测控技术,对实验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变换处理,提取有效载荷信号;完善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日益发展、AM处理器以及图形显示设备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人机交互的应用场合,嵌入式产品应用相当广泛。因此,在汽车上采用液晶显示、软件编程的方法,实现切
全文分三大部分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着重开展盆地评价阶段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从沉积盆地的地质特征出发,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为研究主线,通过岩心观察、测
该文从实际出发,以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为例,对坝址区的松动岩体-这一特殊岩体的松动类型和松动变形模式及其形成的地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该文对大柳树地区基本地
本文结合我国东部断陷盆地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及其东南坡油气成藏体系和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对成藏体系组成的格架分析(构造格架、层序格架、沉积体系格架、输导网络)和成藏体
本文抓住目前国内正在起步阶段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契机引入注烃气提高采收率的新思路、新方法及新技术,对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在高含水开发后期注烃气提高采收率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