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桩加固机理及设计方法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交通隧道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隧道穿越山区、河谷等地形的情况屡见不鲜,隧道浅埋段的出现频率愈发增高;隧道浅埋段因易发塌方、涌水等地质灾害往往成为隧道建设的关键区段,通常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地表高压旋喷桩法在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加固中展现出的加固效果好、适用地层范围广等优点使其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相关应用起步较晚,目前的应用和研究相对较少,其加固机理尚不明晰。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及“十四五”规划的逐步实施,隧道工程的发展将愈发欣荣;地表高压旋喷桩加固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高压旋喷桩喷射流及浆液作用的深入认识是正确研究其加固机理的重要前提,而对宏观加固机理的理解则直接影响着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基于以上认识,论文在对高压旋喷桩喷射流及浆液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依托工程实例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桩加固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压旋喷桩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高压旋喷桩技术的认识并提供一种设计方法,对于促进相关工程设计思路及设计参数的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结合理论分析和对既有的高压旋喷桩相关研究的总结,对高压旋喷桩喷射流的破坏作用及浆液的挤压作用进行了分析。喷射流的破坏作用包括对岩土体的切割置换作用和搅拌混合作用,两种作用下浆土形成混合固结体;浆液对土体的挤压作用可使土体变得更加密实。对于碎石土、破碎砂岩等渗透性较强的地层,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基于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推导了考虑浆液渗流迂曲度的渗透充填范围、渗透充填区岩土体强度提高幅度、渗透充填区岩土体渗透系数降低幅度的估算公式。(2)结合既有研究对高压旋喷桩浆液固结成桩过程及桩体对地层的改善作用进行了分析。高压旋喷桩是在喷射流的破坏作用下随着浆液的固化而形成的;桩体的形成可提升地层整体性、强度、抗渗性,在隧道开挖前即可起到降低围岩级别的作用。(3)结合数值模拟和对加固区的现场监测等手段,研究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区在隧道开挖后的横断面受力模式、纵断面受力模式。在围岩横断面,部分桩体随着隧道拱形断面的开挖可与桩间土共同受力,发挥出拱结构的特性;另一部分桩体可减小土层松动范围,发挥类似围护桩的特性。在围岩纵断面,桩体可阻挡掌子面前方土体向临空面的挤出,从而在降低掌子面土体位移的同时减小了掌子面附近支护结构所受围岩压力。总体上,桩体的存在使开挖后围岩的受力模式得到改善,围岩自承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对加固区孔隙水压力的现场监测分析,发现当桩间距较小时,即使桩体未咬合,群桩施作后在宏观上也具有阻水作用,可发挥多排“有缺陷的帷幕”的功能,使地下水难以渗入加固区。基于对高压旋喷桩在隧道浅埋段各项改善作用的研究,分析了加固区开挖后围岩压力减小、支护结构位移减小、洞内开挖后渗水量减小、掌子面位移减小等宏观加固表现的发生机理。(4)结合隧道浅埋段地表高压旋喷桩加固的宏观机理研究及对多种设计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建议了无特殊防渗要求时高压旋喷桩在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加固中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对于竖向加固范围设计,埋深大于10 m时桩体仅施作至超出隧道开挖轮廓线0.6倍埋深,埋深大于6 m小于10 m时桩体仅施作至超出隧道开挖轮廓线6 m,埋深小于6 m时施作至地表;对于横向加固范围设计,在轮廓边线两侧施作2根或3根边桩;对于桩体直径设计,在0.6 m~0.9 m范围内取值,埋深越小时取小值;对于桩间距设计,不得高于2倍桩径,无较高防渗要求时可选1.5~2倍桩径。根据对各工况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建议的四种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可同时适用。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铁路技术设备的推陈出新、运营产品的丰富多样以及高速铁路线网的越织越密,高速铁路运营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综合维修天窗时间也在不断地被压缩,大量的维修任务、运维矛盾的加剧,这就促使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的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作业与行车作业在使用各类基础设施资源时存在竞争性与排他性,而作为施工维修作业协调者的综合维修调度员,既要通过合理作业组织保证维修作业的安全与进度,同时又要确保
四川藏区地处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交接地段,长期在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中生存使这一地区的建筑极具特色,20世纪之交,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四川藏区成为了西方关注的焦点,众多西人怀揣各种目的来到四川藏区并以独特的西方视角记载了极具特色的四川藏区建筑,他们的记载具有许多可挖掘的历史价值。本文立足西人视角,分析西人记载的四川藏区建筑,通过收集整理20世纪之交大量西人旅藏游记,初步从建筑学视角去分析20世纪之交西人记载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5%,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同时,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也越加复杂,城市所面对的风险类型不断增多、风险演化形式更加复杂。其中,由于地震灾害的难以预测性,城市地震安全成为严重威胁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建设抗震韧性城市是提高城市抗震能力的科学之举。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灾害的第一响应者,以建设抗震韧性社区作为建设抗震韧
我国是荒漠化治理跑在最前列的国家,“中国制造”的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更是在世界荒漠化装备领域中取得了巨大反响。当前,市场投入应用的固沙车使用草帘进行铺设,不能按照不同作业环境要求对草沙障的厚度进行调整;而新型的固沙设备使用散草固沙,在输送过程中出现了铺草不整齐、机械结构缠草、草堆积架空的问题。本文创新研究了一种针对散草固沙的梳排送草总成,包括梳储草装置、振动装置、供扒草装置及阻草装置,解决了输送产生的
随着我国公共交通网络不断发展,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不均衡发展现象日益显著,常规公交的功能定位亟需优化调整;此外,设计一个高效的接驳公交线网对提高轨道交通枢纽站集散能力至关重要。目前许多城市已开通若干接驳轨道交通的社区巴士,但仍存在如线路重复、车辆空驶、候车时间过长等问题。因此,依据客流需求动态规划接驳公交线网、设计高效益的公交调度策略,对于提高地面公交服务质量、构建多元化公交出行方式而言具有重
学位
在我国当前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列车运行图已经实现软件的自动编制,而乘务计划作为列车运行图的具体执行,目前主要由技术人员手工编制,手工编制耗费时间长,难以灵活应对运行图的调整和突发状况,从而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计算机自动编制乘务计划成为必然的趋势。不同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乘务计划的编制难度与编制效率也有所区别,本文针对编制难度较大的大规模乘务排班计划进行优化研究。本文梳理了不
学位
目的:颈型颈椎病为一种常见类型的颈椎病,有逐渐年轻化趋势。本研究通过Thera-band抗阻运动疗法与Mulligan技术结合治疗大学生颈型颈椎病,观察Thera-band抗阻运动疗法和Mulligan技术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利于Thera-band抗阻运动疗法和Mulligan技术在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中的推广应用。方法:通过招募筛查选取符合颈型颈椎病标准
汽车车内噪声按照传播途径一般分为空气声和结构声,对于车内中高频空气声的降噪处理方式,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措施是进行声学包装处理,目前对于这类空气噪声问题的处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已达到比较理想的降噪效果,而控制由汽车壁板件振动向车内辐射的低频(20~200 Hz)结构噪声一直是汽车NVH领域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使用传统阻尼减振材料或橡胶减振材料对治理由汽车壁板件振动而向车内辐射的低频(20~200Hz)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