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评价光质对香椿芽苗菜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0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光精准调控在提升农作物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益中极为重要。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丰富了光谱内容和调控模式,在智慧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植物工厂的核心,探究优化LED光配方,可为提高植物的品质以及降低能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芽苗菜为实验材料,以白光(W)为对照,设置LED红(R,660 nm)、蓝(B,455 nm)光配比分别为R1B4、R1B2、R2B1和R4B1,研究不同光质配比对香椿芽苗菜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基于HPLC、SPME-GC-MS和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光配比下香椿芽苗菜的代谢组学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探究了光质对香椿芽苗菜主要生长和理化指标的影响。R4B1可显著提高香椿芽苗菜下胚轴长度、干重和可溶性糖含量。R1B4组中香椿芽苗菜的可食率(69.91%)、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酚(13.7 mg/g DW)和总黄酮(5.2mg/g DW)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是W组的1.29倍。各组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差异1.7 mg/g FW,且均低于国家标准3000 mg/kg FW。蓝光有助于提高香椿芽苗菜抗氧化能力,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香椿芽苗菜抗氧化能力先降低后升高,在R1B4下抗氧化能力最强。2、明确了光质对香椿芽苗菜中总酚、总黄酮以及16种酚类物质的影响。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总酚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总黄酮含量则先降低再升高。R1B4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3.7 mg/g DW和5.2mg/g DW。16种酚类物质总含量最高,R1B4达548.22 mg/100g DW,比W组高出126.75%。其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酚酸为原儿茶酸,R1B4组中含量最高,随蓝光比例增加原儿茶素含量上升。含量最高黄酮为芦丁,在R1B4组显著增加。W组未检测到白藜芦醇,复合光组均含有,进一步证明红蓝光配比对香椿芽苗菜的品质有正面影响。3、通过UPLC-QTOF-MS检测到香椿芽苗菜中115个化合物,并对其中11种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木犀草素含量最高,其次是芦丁,随着蓝光比例增加二者含量上升,均在R1B4组达到最高。通过VIP>5筛选出8个标记化合物。芦丁是R1B4组标记化合物,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与HPLC法测定芦丁变化趋势一致。(S,S)-γ-谷氨酰-(顺式-S-1-丙烯基)硫代甘氨酸是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对香椿芽苗菜的特征风味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为R4B1组标记化合物。4、明确了光质对香椿芽苗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通过SPME-GC-MS从香椿芽苗菜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3种,各组共有化合物有11种。相对含量最高为噻吩类化合物,其中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相对含量最高。R2B1组有12种特有成分,主要为萜烯类;W组中特有成分有2种;R1B4组中特有成分有3,4-二甲基-2,3-二氢-2-噻吩硫醇;R1B2组中特有成分是乙酸法尼酯。香椿香气成分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各组中含硫化合物分别为W(47.20%)、R1B4(85.38%)、R1B2(62.06%)、R2B1(60.62%)和R4B1(62.29%),已鉴定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为特征性香气成分。综上所述,相对于白光,提高红蓝光配比对香椿芽苗菜的生长和营养品质具有促进作用。其中,R1B4光质配方对酚类物质的增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提高香椿芽苗菜的抗氧化能力,且对香椿芽苗菜风味影响较大,适合培育香椿芽苗菜。研究结果对探究光质对木本蔬菜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拓展了植物光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内容,也为光调控香椿芽苗菜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2003年8月,国务院发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
期刊
无线电能传输是人类近一个世纪来一直追求的技术,因为它具有安全,便捷,效率高等特点,我们传统的电能传输方式并不具备这些特点。其中最具有实用性和发展潜力的就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技术,该技术与感应无线电能传输和微波无线电能传输相比MCR-WPT技术传输效率高,受环境因素干扰小,适合中近距离电能的传输,所以MCR-WPT技术现在备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无人机已经在
综合能源系统利用不同能源之间的转换来提高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可通过能源的合理优化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构造更加稳定清洁的能源系统,可以提高能量供应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因此,本文针对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展开了研究。为了研究综合能源系统的供能高效性和灵活性,本文先研究了适用的模型建立方法和系统运行方法。针对小型区域型能源系统中因传统的热电联产“以热定电”运行方式导致的弃风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考
我国是世界淡水珍珠主要生产国,所产珍珠占全球淡水珍珠的95%以上,但由于高质量珍珠比率低,产值不足全球珍珠总额的20%。影响珍珠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钙离子是影响珍珠品质的环境限制因子之一,因此探究水环境中适宜淡水育珠蚌生长和育珠的Ca2+浓度对理解珍珠形成特别是优质珍珠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优质淡水珍珠蚌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为研究对象,鉴定并克隆出其参与珍珠质形成
在多种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R-WPT)技术因其传输距离适中、效率高、辐射小、线圈相对位置容忍度高等诸多优点而广受研究人员的青睐。针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共轴式系统体积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共面式MCR-WPT系统,线圈
高精度的短期负荷预测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的前提,同时对电力系统的机组最优组合、经济调度、最优潮流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影响电力负荷的随机因素很多,及其自身具有极强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传统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因自身算法的局限性已很难满足当代电力系统对负荷预测精度的需求,因此,研究现代高精度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将改进的极限学习机(ELM)算法与变分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具有传输距离远、输送容量大、输电走廊窄、线路损耗低等优势,是解决我国能源优化配置问题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传输距离远,输电环境复杂,雷电威胁着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装设线路避雷器是提高线路防雷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各电压等级交直流输电线路中均有应用。根据目前在用的±800kV线路避雷器的装设方式,电气上线路避雷器与被保护的绝缘子并非直接的并联关系,为保障避雷器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是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可以大幅降低电网运行成本,是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智能电表和智能传感器的普及,电力负荷数据获取更为便利,为深度学习在电力负荷预测的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持。电力负荷数据是一种时间序列数据,不仅具备时间序列特性,还具备其自身独有的特性。本文根据自相关性确定滞后窗口的大小,选择提前24小时、七天、八周和三个月的历史负荷数据,并结合节假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一类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植物蛋白的主要原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黄淮海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在大豆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墨油豆(A133)是山东即墨的地方品种,以即墨油豆为祖先亲本育成了大量的育成品种,是重要的大豆种质资源。研究黄淮海产区A133家族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构成对大豆育种、亲本选配以及亲本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通过向参加四川省“落实‘双规范双减’政策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训班的202位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征询问题和对四川省15个县(市、区)教育局“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课题组发现区域层面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还存在着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区域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的机制还不健全,解决治理过程中新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强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对